
201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关注教育改革 开启教育新篇章
科学的评价是“减负”成败关键
“从操作层面来说,‘减负’难以落实的关键在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成岳冲委员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家长如何评价学校,这一系列的评价过程,如果还是以分数为标准,那“减负”永远是空谈。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说,尤其要改变单以考试评判学校质量的做法,要把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多种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动态地评价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
推荐内容>>陶西平:小学教育要淡化竞争 减负提质
推荐内容>>王晓东:给孩子减负家长要做明白人
推荐内容>>小学作业控制在1小时内 猛招“减负”引家长担忧
说到评价改革,多年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孙惠玲委员说,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提得很好!但这么多年来,即使“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也没有很到位地实现。很多学校依然把教学窄化为对分数的追求。中小学尤其要有多元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身心素养远比分数重要。学校就是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环境,这是“减负”最应达到的目标!
葛剑平委员则呼吁,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子女的成长。他说,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为“精英”,但精英只是少数,某些人推崇的“精英教育”并不适合大多数人。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只是个案,“虎妈”、“狼爸”没有必要效仿和复制。社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普通劳动者。建议所有家长在正确了解和认识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的成长作出合理预期;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全面评价孩子的优势,不能“恨铁不成钢”,盲目给孩子加压。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