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北京农学院联合成功克隆两头转基因“克隆牛”
2012-08-14 人民网

  昨日,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一工作人员正在给克隆牛“京秦1号”喂奶。“京秦1号”喝的是惠氏奶粉,3个月费用需要7000元左右。新京报记者尹亚飞摄

  不久的将来,市民有望吃到经过转基因克隆出来的优质牛肉。昨天来自北京农学院的消息,经过3年试验,两头转基因“克隆牛”诞生。技术成功后,还可以在羊、鸡等家禽家畜上试验。

  研究克隆牛为提高肉品质

  据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东介绍,该项目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李俊雅研究员牵头、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倪和民教授主持并执行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高效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首批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秦川犊牛,是2012年7月19日和8月1日,在北京农学院综合实验基地诞生的。

  该项目也是国际上第一批成功转入脂肪性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的克隆牛,其产犊率达到71.4%。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倪和民教授表示,中国虽有五大黄牛,但至今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肉用品种。“我国目前肉用品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肉率低且肉的品质不高,”倪和民教授说,牛肉是肌肉间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为最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理石花纹状牛肉。而不是所有品种都可以生产大理石状牛肉,尤其瘦肉型品种难以达到。研究转基因克隆牛,就是为了提高牛肉的品质。在我国,良种黄牛中的秦川肉牛、鲁西黄牛、延边肉牛等较佳。

  只有两头克隆牛存活

  据介绍,这项研究共选取了200头母牛作为发展对象,分两批在80余头母牛中植入重构胚胎。三个月后,确诊七头怀孕,其中两头分别在四个月和六个月流产。最终共存活2头小牛,都是母牛,第一头出生于2012年7月19日,为双胞胎较晚出生的一头(较早出生的已经夭折),靠人工喂养,暂时命名为:京秦1号。第二头小牛出生于2012年8月1日,暂时命名为京秦2号。

  据介绍,18个月后,两头“克隆牛”性成熟,完全成形需要20个月的时间,这时,两头“克隆牛”将要履行繁殖后代的任务,“我们还得观察,克隆牛与其他杂种牛交配后,是否能将基因稳定遗传下去。”倪和民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