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的中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课本
高校扩招后,虽然大城市特别是重点中学因升学压力减轻,大多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中小城市特别是普通中学在高校扩招后,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转而刺激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走上强化应试教育的办学之路。本次调查中,46.5%的中学生认为“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或在黑板上书写)课本上的内容,并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还有高达61.8%的中学生认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让学生大量演练习题,同时介绍各种解题方法”。
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
“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而赞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的被调查者占51.8%(1998年为59.1%,2000年为50.5%),说明教师不能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在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环境上还存在很大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仍严重制约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多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投入问题实质上是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近几年,学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形在相当程度上有了改善,比如教师工资的提高,改善办学条件等。总体看来,对大学的投入已产生了明显效果,但对中小学的投入,与其必要需求相比,仍相差较远,如认同“学校的计算机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上互联网的机会”的中学生仅占29.5%。与此同时,仅有36.8%的中学生表示“学校图书馆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书籍”。
此外,除政府和学生家长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如社会捐资助(办)学,对少年报刊读物等出版物的投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活动和竞赛的赞助等,总体规模仍然较小。
此项调查是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起,与调查报告同时出版的还有《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一书,就中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在青少年创造力水平及培养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科学比较和学术探索。
(本文内容出自《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该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抗美与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翟立原所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