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长人数增加
在本次调查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52.7%(1998年为38.4%,2000年为41.1%)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其中大部分还陪同一起做(民主型)。这反映随着近几年来教育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超过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放弃“压制型”教育方式,而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
家庭在青少年创造性培养方面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如62.3%的被调查者认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总是鼓励我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2000年为58.1%);表示“父母支持我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的被调查者占67.5%(2000年为57.1%);表示“家庭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课外读物”的被调查者占65.7%(2000年为58.2%);62.6%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经常与我一起评价社会上人们做出的好的或坏的行为”(2000年为59.3%);59.7%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鼓励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2000年为55.8%);表示“父母通常不会用压制甚至打骂的方式教育我”的被调查者占65.1%(2000年为60.7%)。
约半数被调查者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本次调查显示,有50.9%的被调查者“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讲究严格的步骤”;54.4%的被调查者“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42.6%的被调查者“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3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
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4种主要障碍。与2000年相比,约半数青少年在创造性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现行教育体制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仍有较大制约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仍无法根本摆脱应试教育,突出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这一点在中小学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校虽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并集中体现在“考研”大军长达一年多的“备战”上。
认为“考试、升学是中学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调查者,从1998年的85.6%降至2000年的71.2%,2002年又增至77.3%;感觉“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课业负担很重”的中学生比例,从2000年的44.2%,上升为2002年的45.2%;而认同“学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8课时”的中学生,2000年和2002年均为56.7%,说明超过半数的中学上述状况无任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