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大学要直面世界性重大课题挑战
记者:UCL的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有哪些可供中国的高校借鉴?
格兰特:一流大学要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UCL在科研上要应对人类面临的四个大挑战,一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第二个是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这对中国也很重要;三是跨文化的交融;四是人的身心健康。应对这些问题不光是一个学科的责任,也不仅仅是依靠某一个领域研究人员能够做到的,要把人文、医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人才集中起来,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前瞻性的科学家来。
最后一个大挑战就是世界一流学校的强强合作。例如,UCL和耶鲁大学近期有一个医学方面的合作计划,通过这个合作来创造新的学科教研环境。这种跨越大西洋的合作,可以综合两所名校的学科优势,同时也带动相邻学科的合作。名校之间的合作也是挑战,因为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实质性的强强合作才能真正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立足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要继续在人才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做更多的投入,另外还要发展优势前沿学科,比如说神经科学,我们大学的神经科学可以和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相比;再比如医学,UCL的医学特别强,英国的医学创新发展中心就设在UCL,为此UCL获得了大概6亿英镑的科研资金;此外,还有前面说的跨学科创新研究。
外国学生可以享受“一流软件”
记者:到UCL读书是许多中国学生梦寐以求的,对他们有什么期望?
格兰特:当然是努力学习了(笑)。现在我们这儿有很多中国学生,有1200多名来自中国大陆学生,还有400名香港学生。中国学生很有才华,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很欢迎中国学生来学校。UCL是一个多元化的学校,现在已经有140多个国家的学生,欢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前来学习。
记者:UCL目前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进展如何?
格兰特:UCL与中国高校有40多个合作项目,包括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其中一个长期合作项目是与北大的考古学合作,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与上海交大合作进行研究生的培训,还有一些合作得到了企业界的资助,例如在电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尤其是远洋工程、采油等等方面我们也有很强的实力。
记者:UCL目前有无与国内大学联合办学并授予文凭的形式?
郭正晓:目前还没有。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还是到伦敦来,到学校本部来。正如格兰特校长刚才所说,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体现这种文化,和一流的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享受一流资源、一流的“软件”,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来。所以我们对和国内学校联合教学不是特别感兴趣,我们认为这样不如在本校发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