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的新希望
菲尔兹奖在每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由于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因而菲尔兹奖也是每四年颁发一次。它只奖励给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数学家。
201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吴宝珠从印度总统帕蒂尔手中接过了菲尔兹奖牌。与他同时获奖的数学家还有俄罗斯数学家斯米尔诺夫、法国数学家维拉尼和以色列数学家林登施特劳斯。在吴宝珠之前,亚洲的数学家中只有日本人获得过该奖项。
吴宝珠证明基本引理的过程曲折坎坷,充满了痛苦,乃至绝望。2006年时他曾经一度认为基本引理是不可证明的。
“要理解一个猜想为何是重要的,就需要理解它的结论,而这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朗兰兹说。尽管朗兰兹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做了许多探索,但这个纲领就像是一座雪山,更多情况下是叫人心余力绌。
朗兰兹一度在1980年代转做其他问题。有人说朗兰兹离开了自己的领域,现在看到基本引理被证明便又重新回来了。“我不确定我曾经离开过它,尽管我确实也关心一些其他的数学问题。它们至今对我来说仍然非常有趣和重要。”朗兰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另一方面,我已经返回了自守形式理论的研究,因为我大约在十年前看到了达到其中一个核心目标的可能性。”朗兰兹继续说,“我需要时间来考虑这种可能性。它是重大的,但仍充满问题。”
吴宝珠2007年终于将基本引理的证明全部写了出来,整个证明长达200页,过程中他为纠正一个错误就曾经花掉两个月时间。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工作是说服其他的数学家。他四处演讲,并将论文投给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数学出版物》供同行评审。2010年1月,经过了漫长的评审,他的论文终于被接受发表。
吴宝珠的成果为数学家们证明朗兰兹纲领带来了新的希望。
“朗兰兹确实在重新思考他提出的框架,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朗兰兹纲领的计划。这个新的计划也是部分地从吴宝珠的工作中得到启发。”恽之玮说,“我个人觉得是很值得向这个方向钻研的。”
现在,吴宝珠已经受邀加入美国芝加哥大学。他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原因之一,是那里允许教授只做研究而不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个原因,是“芝加哥有非常好的实验小学和中学”,他的孩子可以到那里去就读。
记者:黄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