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宝珠(左二)同1989年德国第3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参赛生合影
天才班里的少年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越南河内,父亲吴辉瑾是一名物理学教授,母亲陈刘云贤是药剂学副教授。他是家里的独子。
学生时代,吴宝珠先后就读于河内的讲武实验小学、重王中学,15岁时转学到河内国家大学的天才学校。这次转学主要的原因是吴辉瑾对儿子所就读的学校感到不满意。
河内国家大学的天才学校是越南政府自1965年指定河内国家大学开设的,其任务是引导和训练具有天赋的学生。学校开设了不同的专业班,包括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吴宝珠就读于其中的数学班。如今可以看到,数学班的成绩在所有专业班里是最显眼的,其学生在1974年到2001年间共取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奖牌62块,远远超出其他学科。
吴宝珠对数学的喜爱源自于父母的影响,他从初中开始做了许多数学练习并喜欢上数学。1988年,吴宝珠读11年级,他去澳大利亚参加了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是他第一次参赛。金牌是以42分的满分取得的。
与吴宝珠参加同一届竞赛的,还包括了澳大利亚的陶哲轩。他在第二题上失了点分,最后一题没有解出,以34分的成绩取得金牌。但是陶哲轩那一年只有13岁。他后来在24岁即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全职教授,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全职教授。2006年他获得了菲尔兹奖。
一年后的1989年,吴宝珠再次参加奥数竞赛并又一次获得金牌。但这一次,他对于竞赛实际上已经不再抱有兴趣,只是在学校的要求之下才去参赛。实际上,自从上次得金牌之后,他就对数学竞赛失去了兴趣。
在那个时候,朗兰兹正在因为他在数论和自守形式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频频获奖。其中包括了1988年美国数学会颁发的“国家科学院数学奖”,这使朗兰兹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人。
1989年高中毕业之时,吴宝珠本打算去布达佩斯读大学,没想到正碰上东欧剧变,新的匈牙利政府不再为越南来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吴宝珠只好另寻出路,最后得到了法国的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