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台交互系统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交互功能。在平台上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课件的章节、知识点来发布相应的作业,或综合性的题目。为使作业的表现形式能够做到多种多样,既可以包含普通文本、又可以包含图形、图像等,在系统中可选用Office文档作为发布作业的基本格式,教师、制作人员可把作业内容制作成相应的Office文档,然后上传文件并将作业发布出去。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教师则可以对作业加以批改,还可附以点评。
在有的情况下,学生较多,系统的教学人员较少,角色也比较单一,导致答疑力量不足、对答疑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大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回答。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在答疑和作业管理系统中设定多个教学角色,并进行一定的教学分工,尽量保证答疑和作业批改活动在有效的管理、控制下有序地进行。如可设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助教三种教学角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对答疑和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设定作业批改和答疑方案,设定各种教学角色在答疑活动中的权限,还可以查看助教和教师的在线答疑和作业批改活动中的工作量统计情况,并允许教学管理人员对作业批改和答疑活动做手工的调节;教师负责指导和监控助教的答疑活动,通过参与作业批改和答疑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助教主要负责批改作业、解答问题和分类整理。在设定了多种教学角色并进行教学分工后,就可以根据学生数量的不同,在答疑活动中灵活设置教学人员的数量,做到保证答疑的速度和质量。
很多学校的答疑活动相对封闭,比如用E-mail的方式组织答疑,学生看不到别人提的问题,同类的问题可能被反复多次提问,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学校的答疑活动过分开放,它们直接使用开放的论坛来解答问题,论坛上内容非常杂乱,难以区分问题和讨论,不利于组织教师解答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系统中宜将答疑和开放性的讨论结合起来,整个答疑包含个人部分和开放部分,这样可以综合两方面的优点。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问题和答复会在个人问题部分呈现,同时也会发布到开放性的论坛上,在开放论坛上还允许其他学习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答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作为一种资源供其他学习者参考和查阅,教学人员在答疑的同时可以选择常见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入库保存。入库的问题资料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可以长期利用,并且提供灵活多样的查阅和检索方式。在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章节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顺序访问,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对问题资源进行关键词检索。
2. 视频会议或双向卫星实时广播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但是比较昂贵,故不能经常性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可用于考前辅导或其他比较重要的教学活动。
许多学校也采用面授的方式来弥补技术手段的不足,但这种方式也只是偶尔为之,成本也比较高。
三、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
网络高等教育在我国是新生事务,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政策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这使得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
网络高等教育不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其发展的历史都非常短暂。国家借助于网络发展高等教育,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较之传统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政策优势:
1. 招生自主权
虽然高教法授予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但具体的法律条文远未落实为现实的政策。传统高校实际上仍是在教育部的计划内招生(计划外的名额受到严格的限制)。对于新兴的网络高等教育,教育部则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其主要表现便是授予网络高等教育以自主招生的权利,高等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招生方式,包括从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中录取,也允许高校自行命题招生。可以说,这给各高校以极大的灵活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声誉、专业及生源,自主组织命题、制定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从目前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平均约70%以上的学生是由高校自主命题招录的。
2. 自主设置专业
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教育教学资源,自主设置招生专业。各高校既可以在本校已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和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展开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学士学位教育,经批准,也可以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还可以经过认真论证,开设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新专业。
3. 收取学费
网络高等教育可实行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