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招生人数多
到2001年3月,共计招生24万多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6.5万多人,电大网络教育招生18万人;2001年秋季招生后,在校生将达到40万人以上。
从以上情况来看,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二、网络高等教育的形式
网络教育在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网络教育作为一种远程教育的方式是分不开的。远程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授课与学习在时空上的分离,这种时空上的分离使得师生间的互动变为非实时,因此必然在课程设计、学习支持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简言之,网络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支持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便利。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网络教育实际上分两个阶段,一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即授课;一是学习支持系统的完成,即辅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学习辅助性的内容。
(一)授课形式
从目前国内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授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为主,一是以直播为主。
1. 多媒体课件呈现形式
所谓多媒体课件,实际上是将教师授课的音频、视频及相关的文本材料合成为一体的电子教材。远程的学生主要依靠学习多媒体课件来掌握教学内容。目前国内多媒体课件的合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宽带课件,一种是窄带课件。宽带课件有不同的合成方式,如CSA形式和科建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是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进行实录,然后根据课程设计方案对视频内容进行后期处理,再把老师讲课的提纲文本和视频合成为课件。
宽带课件如CSA(Cyberlink Stream Author的缩写)形式的界面由三部分组成:音频、视频和文本。
屏幕分为三部分:左上角是老师的视频资料,即老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屏幕的右侧是老师讲课的提纲及重点;屏幕的左下角是具有导航功能的标题。CAS课件实际上是教师实时授课的电子再现。
根据具体学科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穿插大量图片、影视片断等多媒体资料,用非线性编辑设备把各种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红楼梦专题研究》课件就有非常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录像、电影资料、唱片、泥塑、印章等一系列相关资料,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
窄带课件放在网站上,学生通过拨号或其他上网方式浏览课件,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课件形式只保留了教师的音频资料和讲义提纲,而去掉了占用大量带宽的视频内容。窄带课件可以在公众网上点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增加了远程学习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方便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或者复习活动。
2. 直播形式
多媒体课件实际上是多媒体教材。对于远程的学生来说,并不能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因而教师备课很难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与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调。采用直播的形式则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这种不足,代价是其成本较高。
1995年南京大学与日本、泰国合作,启用卫星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简称MHRDS)。该系统具有多项功能:一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送功能。二是问题分析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令学生以选择题方式按数字键作答,学生回答的结果返回到教师那里,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三是质疑应答功能。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讯设备直接向教师质疑,教师和学生可以互通问题,而且整个问答过程的声音与影像,其他卫星教室的学生都能同时收视。四是教室影像传送功能。除了传递质疑学生的影像与声音外,各地卫星教室上课的整体状况的影像也能利用地上通信线路的静态图像的形式或利用卫星以准动画形式传送至卫星中心局的授课演播室,使教师犹如直接面对学生授课,消除了空间距离的虚假感。
(二)学习支持系统
师生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是远程教育主要特征,这种分离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实现实时的交流,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这既包括课件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现实水平出发,而且包括在实际的授课以外,还要提供大量的支持性资源,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支持性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视频会议系统或单(双)向卫星广播,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故一般高校这两种方式都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