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客 进一步把潜力激发出来
镜头:从网络上走出来的郭敬明,既是作家,同时也还是公司老板、作家经纪人,有时还客串娱乐明星。现在他旗下有5本杂志,签约作者近百人,员工80多人,每年创造2亿码洋,几千万元利润。当郭敬明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你能成功”的问题时,他反问:“为什么不是我?我这样一个人,二三十岁,没有爱情,七八年没有假期,每天睡眠不到五小时,付出这么多在工作上。而另外的一个同龄人他整天都在玩、在谈恋爱,结果他还要成功,这合理吗?”
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成为创作者,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预言,未来十年是“创客”的时代,运用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创造,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将迎来“个体制造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数以百万计发明家和爱好者的集体智慧将喷薄而出。个体创造时代带给广大年轻创业者巨大的创业空间,同时,创新工业设计,提升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也是改变中国“全球制造工厂”角色的关键。
陈少峰认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特点是:就业需求和速度呈增长态势;文化产业机构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占比较大;核心部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就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应该看到文化产业促进就业的潜力,通过全面的政策组合拳,节省大学生的创业成本,扩大商业机会,把文化产业潜在的就业机会变成为现实的就业岗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如是说。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积极促进就业,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本报记者 张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