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
蒋方舟:
我不会抢着当“公知”
羊城晚报:你7岁开始写作,有人说你是“天才”,出道以来,你一直笔耕不辍,会不会遇到瓶颈?
蒋方舟:经常会遇到瓶颈。职业作家的写作困境,比非职业写作的大得多。其实唯一的突破就是接着写下去,也许永远就在瓶颈那里晃荡。但如果个人修为只能到这个地方,那也只有认了。会写得不好,但还是要写。
推荐内容>>蒋方舟清华刚毕业即任《新周刊》副主编引争议
羊城晚报:你的文字十分老练,有人说你早熟,甚至说你在“装”(成熟),其实跟你接触过后,发现你的言行举止还是挺小女生的。这种“老到”只体现在文字上吗?抑或只是伪装自己的一张壳?
蒋方舟:有人说我精灵古怪,但也有人说我“天然呆”呢。我真的没有深入研究自己的热情。说什么都可以吧。
羊城晚报:有人说你小时候的作品是惊艳,现在的专栏则显得平淡,你怎么评价你最近几年的作品?
蒋方舟:我不能永远写小女生文章,只纠结自己那点破事嘛。我本来的关注点就是比较男性化的,或者说是无性别的。从前视野小,只能写写自己,现在更愿意把自己藏起来。我对自己这几年的写作是满意的。
羊城晚报:这些年,你尝试了很多不同体裁的文字,小说、散文、杂文、球评、影评,还有哪些领域想尝试?
蒋方舟:电影和话剧一直都想尝试。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写小说。那些“不同体裁”其实都是一个活计,只是出活的轻重缓急不一样而已。
羊城晚报:你想当“公知”吗?
蒋方舟:我有职业,对公共事件也会评论,这一点跟很多人是一样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就叫做“公知”。我不会抢着当“公知”,但也绝不赞成将“公知”污名化。
羊城晚报:有人像质疑韩寒一样质疑你,认为你的作品背后是母亲尚爱兰在“捉刀”,你怎么回应?
蒋方舟:我妈妈哪有这么旺盛的创作力?还捉刀?筷子都快捉不住了。我妈妈书也看不进几页,坐两下躺三躺,看看湖南卫视就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