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和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改革了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1978年至2009年,出国留学162万人,来华留学生164万人,在近百个国家(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建立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我们党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学校岗位培训,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着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实现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