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子弟学校陷入困局
由于农民工子女全部转入公办学校并不现实,这让“非法”的打工子弟学校仍然活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几经周折,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五环外的奶西村,东北人崔克中在这里办了一家名叫文德的打工子弟学校。和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一样,周围是大片的拆迁地。从这个地方到北苑城铁站要经过一大片没有柏油路的荒地。
崔克中租的校舍是原来村子里的活动基地,两排平房,院子里有假山。相比很多学校,这样的条件还算可以。11月25日晚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开一辆旧的面包车将一些要求接送的孩子送回家。当然这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服务。
崔校长原来是沈阳一所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觉得做教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辞职后开始办打工子弟学校。但是他做了几年后才发现:“这也是一个不简单的江湖。”
目前他的学校仅有200多名学生,这在打工子弟学校里规模不大。他对记者表示,办学校的校长未必都懂教育,盈利是第一位的。正是因为大量农民工子女无法顺利入学,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一些人从老家带来了老乡亲戚就开始办学,资质很差。
在自己的学校走上正轨的时候,崔校长将学校交给一个生意人打理,自己去哈尔滨做生意,结果一年后,原本400人的学校只剩下了不到200学生。“他拖着不给老师工资,老师都走了,我真被坑苦了。”
他告诉记者很多打工学校条件比较恶劣,管理混乱,老师的素质也良莠不齐,“有些老师为了拿奖金,甚至考试的时候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这样的教育方式别说传授知识了,孩子做人都成大问题。”
令他们头疼的是拆迁问题,由于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他们随时有被取缔的风险,一般来说,他们不会被取缔,只有在这片需要征地的时候才会被轰走。对于一些抱有短期眼光的地方政府来说,经营征地是创收,而留着这些学校则是负担。
在他看来,打工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有的是有几十年教龄的退休教师,也有从未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地方师范学校毕业的应届生,还有一些是曾经的代课教师,由于无法转正或工资太低而外出打工的。对于他们来说教书工作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流动很快,教学质量问题十分突出。
一项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公办学校相比要相差10多分。这些学校的学生成绩,低年级平均80分左右,高年级平均60~70分。
管理、资质、人员流动、频遭取缔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让多数打工子弟学校深陷多重困境。公办学校进不去,民办学校问题多多,那么夹在中间的这些孩子何去何从,对未来城市造成不良影响的隐患如何消除,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记者 车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