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真的变了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四名学生打出“教师万岁”的牌子。资料图片
1985年9月10日,金秋送爽,阳光明媚,中国教师终于迎来了收获的节日。
那一天,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信中说:“祖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项成就,都渗透着你们的辛勤劳动……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教师工作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和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
那一天,在人民大会堂的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万里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师问好。4名少先队员代表全国少年儿童献词:《向亲爱的老师们祝贺敬礼歌唱》,会场里近万名老中青教师高兴得连连点头。
那一天,连续剧《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文革”后,教师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电视剧主角通过国家电视台出现在荧屏上。
那一天,已被调往怀柔县城一所小学教书的于学荣不仅收到了学校送给她的礼物——一个花色被单,还看到了教学楼前一条红红的条幅上写着:“祝老师节日快乐!”
那一天,王梓坤校长早早起床穿上了西装,激动不已地坐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西操场的主席台上。上万名学生欢呼雀跃,突然,人群中有4名学生各自举着一个牌子,组成了4个大字:“教师万岁”!
这一节日的到来,标志着尊师重教不仅仅是教师群体的呼喊,也成为了全民共识。
范立祥回忆,1985年教师节的庆祝过程中,全国教育工会统计到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1671个省级先进集体和个人被表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举办了大型征文活动。各地陆续将工资改革所增加的工资分发到了中小学教师手中;清理对民办教师的欠款;吸收大量教师入党;解决教师的住房难、看病难及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
此后,每一年的9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亲切看望教师,全国各地的学校与学生都会以各种方式为教师庆祝节日。中国教师群体更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了教师职业带给他们的自豪感: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通过,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此后,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培训条件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与政策中被反复提及,我国教师权益问题走上法制化轨道。2009年1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地位问题又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讨论内容。
如今,全国教师已经度过了25个教师节。于学荣提起当年的教师经历感慨不已。她告诉记者,原来的同事向她开玩笑:“后悔吧你,现在当教师可不比从前啦!”她常常去妹妹所在的怀柔五中办公室坐一坐。每当节日,就会提醒20出头、已经工作的女儿回学校看看老师。在路上遇到向她打招呼的从前的学生,总会回想起过去的执教岁月。她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当教师,教数学、做班主任,与学生们天天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