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中国教育回顾 > 相关报道
教育纪事:重启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2009-09-1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抓住这个典型

教育纪事:重启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光明日报》对怀柔“打教师”事件的第一篇报道。

  1982年6月,《光明日报》记者赵学礼从北京市教育局拿回了一封信,信件对“怀柔打教师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披露。赵学礼回忆,由于事件处理受到了来自怀柔县委和县公安局的阻力,北京市教育局寄望媒体能推动事件的解决,但因为涉及权力部门,一些媒体有顾虑不敢报道。赵学礼听说后气愤地说:“我们报!”就这样,这封署名“焦文驷”的“群众来信”被带到了《光明日报》。这一署名日后被解读为“市文教”的倒读谐音。

  信件被赵学礼交给了《光明日报》负责处理群众信件的群工部。群工部负责人王忠人与编辑杨瑞读后非常气愤。“太不像话了,赶快派记者下去调查!”

   事情由一封读者来信引起 

  1982年6月中、下旬,本报学校教育部记者赵学礼从北京市教育局带来一封署名焦文驷的读者来信,希望报社发表。信的内容是:

  那年4月26日晚,北京市怀柔县黄坎公社吉寺小学女教师范秋兰、于学荣、刘凤珍在去看电影的路上,遭到该村王兴宽和他的女儿、儿子等数人无端辱骂,这些人趁天黑把3名女教师团团围住,冲撞殴打达20多分钟,围观者200来人。大队干部和学校领导闻讯赶来,被围观群众挡住进不去,最后两名男教师和部分社员硬从人群中闯开一条路,才把3名女教师救出来。当天夜里12点钟,该小学又遭到砖头石块的袭击,6、7块玻璃被砸碎。事件发生后,教师们惶恐不安,不敢到校上课,学校被迫停课40余天。3名女教师被围攻后,四五天昏迷不醒,伤势严重。女教师的父母含着眼泪向有关领导说,“孩子到山区教书,被打成这个样子,上级党委和政府得给我们做主啊!”

  来信说,这次事件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的身心健康,要求对肇事者进行严肃惩处,并借此对广大社员和干部进行法制教育,造成一个人人尊师爱校、确保教师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新局面。

  如今已83岁的王忠人回忆说,当时,虽然“文革”结束了五六年,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开始转变了,但一些地区损害知识分子权益的事件还屡有发生。“群工部每天都能收到100多封来信,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中小学教师,主要反映校舍被占、工资待遇太低、教师遭受辱骂殴打等情况。”王忠人说,“为了解决各地教师被打等权益受损事件,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等有关部门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清查、处理此类事件,推动教师权益的保护工作。”

  怀柔事件还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1982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党在上半年内认真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情况,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紧迫问题。各地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都在认真落实。

  “在这个阶段报道怀柔打教师事件,不仅可以警示损害教师权益的一些干部和群众,还可以配合有关部门的教师权益保护工作,更是对中央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王忠人说。

  “特殊事件!特殊时期!特殊意义!要不要把这个事件做大?”带着这个问题,王忠人立即请示报社领导。报社领导当即拍板:“事件很典型,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同时,没有血淋淋场面,不会有副作用,马上派记者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就进行连续报道,抓住这个典型不放!”

  赵学礼等记者立即赶往怀柔。“被打教师面容憔悴、哭笑失常、见到生人就喊叫,不能站立。但事件处理结果却不合法、不合理!”记者带回了让人气愤的消息。

  1982年6月24日,题为“怀柔县黄坎公社王兴宽等人无理取闹辱骂殴打三名女教师”的读者来信与记者调查刊发于《光明日报》一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要造成尊重教师的新风尚》同时配发,号召全国人民重视教育、尊重教师。

  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各地教师纷纷来信表达对怀柔打教师事件的愤慨,反映类似状况。一些学生也来信表示:“怎么能这样对待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北京市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向北京市教育局和报社表示,愿意为3位女教师的治疗提供方便。

  随后,于学荣等被北京市教育局领导亲自送到宣武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是:3位教师均属神经症性反应,于学荣为癔病性下肢瘫,刘凤珍为癔病性肢体轻瘫,范秋兰为癔病性下肢轻瘫。检查结果有力地驳斥了当时一些人认为教师“装病”的言论。

  与此同时,《光明日报》怀柔事件报道组负责人杨瑞带领着记者继续对此事件进行调查,越来越多的情况浮出水面。原来,吉寺地区不仅经常发生村民骚扰教师的事件,当地干部对学校教师的生活也毫不关心。在学校住宿的教师连吃菜都很困难,队里种的蔬菜,卖给社员才2分钱1斤,卖给教师却要1毛钱1斤。教师们经常就着酱油吃饭,有时不得不到县城买菜。教师们工作也很辛苦,每天至少上5节课,学生放学后还要集体备课到晚上9点半。

  这些情况被《光明日报》一一曝光,更多群众写信声援3位被打教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该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于这些情况,当时还躺在病床上的于学荣并不完全知情。但她确实感到生活有了变化:不仅城里有一位老中医经常到她家里为她针灸,看望她的人也越来越多。她每天能收到上百封慰问信,有的信封里还塞上了二三百块钱。“那时的二三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于学荣说。

  其实,关于这起事件产生的影响,于学荣不知道的还有很多。王忠人介绍,报道刊发后,不仅各地教师与群众纷纷写信谴责打人者,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通过报社要求严惩凶手;全国妇联也发表声明,呼吁有关部门在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过程中,加强对女教师情况的了解;全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方明也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会组织提出了继续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尊敬教师思想教育的希望。于学荣更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在看到报道后也指示办公室人员转告北京市委,要抓紧处理,把打人凶手抓起来。这一指示在当时没有公开报道,但被传达给了所有有关单位。王忠人说:“小平同志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尤其指出要尊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得到小平同志的批示后,我兴奋极了,事件解决指日可待了。”

  7月6日、7日,王桂义和王兴宽被县公安局依法逮捕。

  7月13日,怀柔县委、纪委决定开除王兴宽的党籍。

  7月15日,北京市发出“人人爱护学校,人人尊重教师”的通报。

  7月27日,北京市怀柔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3位女教师被打一案。法院审理后认为,带头打人的王兴宽、王桂义公然侮辱拽打女教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均犯有侮辱罪,分别被判处2年和1年有期徒刑。

  至此,《光明日报》对此事的报道已有74篇,文字量有6个整版之多,其他媒体的报道、转载、评论更是不计其数。“怀柔打教师事件”终于在媒体的报道、社会各界强烈的谴责与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推动下得以解决。

  此后,各地掀起了清查教师被打现象的浪潮。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呼吁各地结合处理殴打教师等典型事件,进一步认真检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并大力宣传尊师重教。1982年8月上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对当地殴打教师、抢占校产事件作了处理,一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

   为什么抓住这个典型不放?

  一是拨乱反正的需要。由于“文革”中“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流毒甚广,造成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有些人无政府主义思想严重,目无法纪,侮辱殴打教师、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的事件各地不断发生,仅湖南省1981年就发生殴打教师事件700多起,它事实上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说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需要。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党在上半年内认真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情况,切实研究改进措施,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紧迫问题,提高干部群众对新时期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肃清“左”的思想影响。各地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都在作认真检查。怀柔殴打教师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报道,可以具体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教育纪事:2004年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国门
· 教育纪事:夏令营“较量”背后的时代反思
· 教育纪事:市场大潮下的“南墙”变迁
· 教育纪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
· 教育纪事:高考招生改革从波折走向光明
· 教育纪事:张华救人引发生命价值追问
· 教育纪事:中国博士,百炼“出炉”
· 教育纪事:恢复高考 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 教育纪事:中国留苏学生追忆留学的燃情岁月
· 教育回望:1988中小学教材建设改革的发端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