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于4月18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华为中国ICT生态之行2017”北京站活动,与生态伙伴共话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因聚而生,华为传递生态愿景
“如何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理念,打造‘客户+伙伴+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是4月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的 “华为中国ICT生态之行2017”北京站活动的核心议题。本次大会主题是 “因聚而生”,有1000余位业界精英和生态伙伴亲临现场,与华为共话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共同碰撞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火花。
据华为介绍,为更好的传递华为的生态愿景,今年的 “ICT生态之行”更名自连续举办5年的“华为中国ICT巡展”。华为表示,推动生态繁荣发展的源动力,就孕育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每一位生态伙伴无论大小,只要有独特价值和贡献,就可以形成互生、共生、再生的利益共同体,就是繁荣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在致辞中,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总经理王寒冰介绍了华为在北京的业务发展情况。他表示,华为企业业务在北京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广泛服务于北京的各个行业。在政府,华为双活存储解决方案让商务部业务更可靠,大数据助其决策更精准;在公共事业,华为云监控让石景山平安城市更安全;在教育,华为助力北京交通大学建设智慧无线校园;在金融,华为助力中华人寿核心生产系统建设;在医疗,华为助力北京朝阳医院实现高清手术示教系统建设;在大企业,华为助力首钢冬奥会打造敏捷园区网络;在广电媒资,华为服务器助力京东电商业务稳健运行;在交通,华为OceanStor18500全闪存高端存储助力北京铁路局客运营销系统性能极速提升;在电力,华为PON技术助力北京电力打造“智能配网”。王寒冰指出,华为将紧跟北京的信息化发展建设方向,在“十三五”这个关键阶段支持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继续为北京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与众携手为ICT人才成长培育土壤
在会后的媒体采访中,华为表示,华为非常关注教育领域,一方面,华为希望能深入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以高品质的产品极大地促进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华为极重视ICT人才培养,跟多所高校、职教携手推进ICT人才培养。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总经理 王寒冰
人才培养是华为花大力气去做的,华为采取的方式仍然是“聚合”。王寒冰表示,华为在ICT领域深耕多年,发现ICT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生态系统工程,在这种情形下,华为倡导构建聚合伙伴、客户、院校、教育机构的ICT人才生态,联合生态各方的力量、知识与智慧,通过“共建、共生、共享、共赢”的方式,将ICT人才生态建设成为连接产业伙伴、客户、院校、教育机构及更多第三方社会力量的“纽带”,成为生态各方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的“窗口”,成为培育未来ICT人才的“土壤”。
王寒冰说,在人才生态方面,华为当前的重点是:落实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运营,完成新技术趋势下的能力储备,促进生态系统中人才的可持续流动。在北京,2016年,华为联合高校、合作伙伴、行业企业共同成立了北京校企人才联盟平台,持续创新与实践,并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北京人才双选会以及高峰论坛等,匹配人才需求与供给,将华为ICT学院的学生、ICT从业者推荐给产业链优秀企业。
在2016年,华为又成立了北京拾贝讲堂,联合华为优秀合作伙伴员工,采用分层分级、内容进阶式的赋能方式,共开展了52场赋能专班,包括销售班、4大产品班、商务班等,共覆盖北京合作伙伴5000多人次,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合作伙伴,建设起了一个强有力的北京合作伙伴优秀人才阵营,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通,打造开放共享的合作伙伴生态圈,为合作伙伴创造人才价值。
王寒冰表示,在ICT人才生态这个大系统工程中,华为愿意做一个“使能者”,通过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体系、管理经验、技术能力、成功实践,与广大产业合作伙伴、行业企业、教育机构、ICT从业者共同面对未来挑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ICT人才生态体系,将ICT人才生态打造成中国ICT 产业发展的超级引擎之一。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副总经理阁刚则介绍了当前高校中校园云的进展情况。他表示,传统信息建设中,校园的数据中心建设是分散的,既有网络中心主导的校园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各个院系也在建设孤立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管理困难,安全堪忧。针对分散的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华为提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带来三个价值:敏捷化,校园内的应用可以采用图形拖拽方式进行部署,可以实现全自动的业务部署及卸载,同时基于策略的资源弹性伸缩;服务化,校园分散的数据中心云化整合后,可以面向院系、组织提供虚拟数据中心,此虚拟数据中心可以提供独立的权限。面向教师、学生可以提供云服务,老师和学生可以自助申请运算资源,自动化业务发放;集中化,分布式云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多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的能力,校园分散在各个分校区及院系的资源、已经虚拟化的以及物理资源均可以实现一站式统一管理、监控、告警。有效提高校园数据中心运维能力。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副总经理 阁刚
在北京,华为正在积极推动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如,华为助力北京交通大学智慧无线校园建设和新一代HPC平台,助力北方工业大学构建无线智慧校园网络,助力北京建筑大学校区建设云平台,助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助力清华大学打造全无线校园。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副总经理刘晓锋表示,“云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如何采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为传统业务的业务流程、生产方式,甚至商业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行业云正在风起云涌。可以说,行业云正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在行业的本质不会改变的前提下,各种新技术,包括云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各行各业的生产系统,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北京区域副总经理 刘晓锋
刘晓锋还谈到,企业级市场行业云的业务推进的关键要素有四点:
一是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架构:未来的数字化企业,将围绕数据的产生、传送和处理来构建新的ICT基础架构,而数据将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系统。
二是数据价值的变现,不能脱离行业的场景:在云时代,数据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数据自己不会说话。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行业,数据产生的场景不同,数据源的格式不同,数据挖掘要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要真正挖掘出数据中的价值,不能脱离具体的行业场景。这时,在这个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就变得非常重要。
三是保障业务的平滑迁移:实施部署行业云,也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需要周全地考虑。具体来说,业务迁移有不同的场景,既有传统业务向云上迁移,也有业务在不同云之间自由迁移。如何实现业务的平滑迁移,保障业务体验的一致性、安全性和连续性,这个挑战企业自己可能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专业团队来提供一站式服务。除了业务平滑迁移外,企业还应关注自身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培育,只有具备云的自运营和管理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业务创新和运营安全。最后是能够聚合生态的平台。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和弹性的,能灵活应对企业的不同应用;同时,这个平台又必须是高度安全和可靠的。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聚合众多的应用开发商,形成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共同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