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自行立项研究项目
除完成教育部立项外,分委员会委员还自选项目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1.实验室管理模式与开放实验
本项目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等承担,调研了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与开放实验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建议。
2.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
本项目由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大学、福州大学共同承担,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做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3.化学基础课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
本项目由北京化工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共同承担,对部分学校化学专业双语课程开设情况、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双语教学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4.教指委网站建设
本项目由四川大学承担,设计了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网站。
5. 国内外化学专业评估的比较研究
本项目由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承担。研究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化学专业评估的机制和评估标准。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上发表了“中美大学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在《大学化学》上发表“中美大学化学教育教学评估的比较”的论文。
六、组织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交流
为促进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9年11月,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厦门大学联合主办了首届“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交流会”,18个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海洋化学基地的共72位本科生分别就自己参加的科技活动、收获与体会做了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学生们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化学的诸多二级学科,也涉及与化学相关的许多方面--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生态、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在场学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活跃。
此次会议的召开搭建了本科生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共同分享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了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发展和思路,非常有意义。第二届“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交流会”将于2011年11月在湖南大学举办。
七、其他方面
分委员会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教育部安排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推荐工作,在征求质量工程总结与论证的建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建议等方面积极组织了委员、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和建议,供教育部制定政策时参考。
回顾5年来的工作,分委员强化使命感,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发挥指导作用,保证“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并为下一届教指委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