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努力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1、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得到广泛确立,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人学会终身学习,终身享有教育机会。
2、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创新方面领先,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各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教育体现和谐、灵活、多样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改革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区域教育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教育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活力和教育效益不断增强。
4、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教育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定位布局相匹配,教育资源配置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到2020年,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3~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及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等化;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特色性更加明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渗透;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5200人,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的特色高等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小学建网学校比例达到100%,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25~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达到47%,建成面向全民、伴随终身的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