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 逃课成普遍现象,到底谁之过?
刘同是韩国成均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他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成绩考核方式:一门课的成绩按100%计算,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40%,出勤率占10%,课题发表占10%。平时上课如果有3次点名未到,这门课的成绩就会被判不及格。“考试是比较严格的,课题发表时必须穿正装出席。学校对专业课要求比较高,但期末成绩不只是靠一张试卷来决定的。”
中国海洋大学高校研究与评估中心的王老师说:“一个老师是否受学生欢迎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教师的个性、讲话的风格、教学方法的特点等。在学期结束前每个学生都必须填写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会掌握老师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地反馈给老师,作为下学期的改进。”
王老师说:“就算逃课的理由再充分,但终究是一种违反校规的行为。经常逃课,可能会养成很散漫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这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是很不利的。考试前花几天时间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失职。”
青岛市政协委员王夕源认为,中国的高校教育似乎革新得太快,大学校园过于自由,导致一些没有自控力的学生逃课成风。他说:“强调纪律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能完全靠纪律来约束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老师把浓缩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基础的课程必须让学生认真地学好,培养学习的能力,这是大学的责任。”他认为,现在一些高校教育是与社会脱节的,“现在很多大学教材内容与社会脱节,考试制度缺乏时代特征。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的人才培养还达不到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是需要大学老师和管理者思考的。”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不能单方面苛责老师讲课风格,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大学生的自控力。如今社会在大学生身上施加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招聘要求和越来越残酷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不再是昨日的天之骄子,使得他们一入大学就要开始为将来的出路打算,大学教育渐渐变成了通往研究生、留学、公务员的一块跳板。调查中记者发现有许多大一新生已经开始计划自己的考研计划和实习打算,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于他们似乎可以一笔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