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内高校高额债务不堪重负,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新举措希望化解危机;高等学府为何债台高筑?高效欠债地方政府该不该出手相救又能否使债务一抹了之?我国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校经费制度,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10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内高校的债务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审计署的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年底,内地上千所普通高校的政府性债务累计超过2600亿元。最新的消息说,面对愈演愈烈的高校债务问题部分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细则希望能够化解高校的债务危机。国内高校背负高额债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细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副院长于长江教授来做评论。
主持人:从相关数据来看,国内上千所高校背负的债额数额之大令很多人感到吃惊,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内高校普遍出现这么严重财务的黑洞呢?
于长江:这跟前几年高校高速发展时期有关。当时几件事情,一个是大规模扩招,整个招生人数在很短的时间内翻了一番;另外就是,当时为建设一流大学,国际一流大学,有一个大学合并;还有一个就是当时因为城市建设原因,很多学校建立新校区。这几项重大的措施又正好赶上我国土地城市整个价格急剧上升的年代,就使得这几项高校发展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作为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对高校的支持,地方政府、银行都对高校有一些贷款,有一些赊帐,主要是前几年这个大发展时期留下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份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的细则,而且设立了化解债务的专项基金,那么这种高校的债务让地方政府来帮忙最后很有可能就一抹了之,您怎么评论这样的做法,您觉得这个做法合适吗?
于长江:高校目前来还属于事业单位,还是属于跟政府有关的外围机构,所以它的大部分的资源还是来自于政府。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对高校债务问题的解决也是多方面,除了简单的减免债务之外,政府也可以采取别的措施如盘活现有的一些高校的资源,特别是在产学研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等等。
主持人:目前欧美国家解决高校经费问题相对较成熟,采用公益归公益市场归市场,这个思路当中比较清晰,是不是当中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呢?
于长江: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从一开始有相对独立性,财政是高校自身量入为出的方式,而我国高校很多主要还是靠财政拨款,所以在体制上将来应该做一些调整。另外,现在高校已不是前几年那种大发展的过程了,目前高校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了平稳期,所以只要能把当前的这些债务消化掉。将来随着体制慢慢的理顺,特别是资金渠道多元化,常态化社会资金的介入,慢慢的我们高校自身财务量入为出这方面更有序,这个问题应该还是能解决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长江教授作出的评论,谢谢您,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