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法 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课堂上没有我想要的”
严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老师的授课方式僵硬,课堂缺乏新意,是现在有些大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非常多元化的,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他们接触的知识和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我带的是美院的学生,思维都很灵活,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来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
针对大学课堂里点名来督促学生上课的方式,严老师说:“我不会用点名这种方式来约束学生,大学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他们愿意干什么或者有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去做。我觉得还是要用课堂的氛围来感染学生。”严老师觉得,大学老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的交流,在学生们身上她也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新事物。
另一位在大学带政治课的赵老师则告诉记者,像马哲、思修等公共课,真正发自内心喜欢上的学生在少数,所以他们为了保持上课时的出勤率会采取点名、提问等一些措施督促学生按时出勤上课。“对于学生来说,逃课并不可怕,逃课去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去做和学习成长无关的事情,这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小于现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他的大学生活用他的话来说“非常充实”,不是学业,而是种种“副业”让他这样感觉。他说:“逃课是可以的,但是逃课要逃得有质量。如果你觉得你有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去做,你就可以逃。”不过,小于认为,真正逃得有意义的人大概只占逃课人数的十分之一。大学四年小于送过外卖、做过家教、给文化公司写过无数文案策划。虽然耽误了一些课程,可小于仍然觉得“利大于弊”。他认为,自己写一份文案策划所能学到的东西是上几堂课无法得到的。
课堂上没有我想要的、谈恋爱成了他们逃课的主要原因。“这是大学里公开的秘密,也许课堂上没有我想要的东西。”一位大三男生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