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类似的高招,但是每年都会闹出不同的怪象。继去年北大清华两校为了到底谁招收的状元更多“撕破脸”后,今年很多高校在录取之前就爆出各种事端。昔日皆互称友好的兄弟高校,在争夺优秀考生面前,互相剑拔弩张,无声的战争打响。可就在内地高校互相掐架正欢时,今年港校却在内地大丰收……
怪象36计暗度陈仓
沪两所高校上演“无间道”
7月1日下午,复旦大学招办网站发布声明,称在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取消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影响考生修改志愿。复旦称将对涉案人员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虽然在声明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哪所学校,但是根据之后的采访发
复旦招办负责人说,这个事情最早是在山西发现的,之后云南、宁夏、广东、湖北等地都有考生接到了自称是复旦招生老师的电话,称之前复旦与其签署的加分或自主招生协议不算数,还有的称复旦已经同意让其转到另一所学校,让学生在最后关头修改自己的志愿。“那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情况,可见是一次有预谋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复旦招办表示,上海交大的招生老师已经承认自己曾做过此事。
推荐阅读:高招生源抢夺战缘何频发 唯分数论压制学生发展
推荐阅读:聚焦高招三大"网络话题" 自主招生缘何屡遭诟病
推荐阅读:内地高考招生乱象可能致优秀学生外流加剧
推荐阅读:高招制度迟迟不变 “生源争夺战”隐患难消
推荐阅读:名校争高分专科院校争生源:"两头"考生很"抢手"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很快,上海交通大学招办在微博上连续发出声明,称“从相关媒体对考生的采访中了解到,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肆意贬低上海交大,对这种行为我们深表遗憾,”“上海交大招办声明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两个知名高校的招办针锋相对撕破脸互发声明,引起哗然,到底谁对谁错,外人实在无从判断。到了7月4日,复旦大学招生网站和上海交大招生办微博上围绕“复旦高招预录取被称取消”事件的相关声明相继撤下。知情人士表示,相关高校均已接到教育主管部门通知,不再就此事接受采访。
记者点评
去年,北大、清华两所名校因为到底谁录取的状元更多,而引发口水仗。一年不到,更激烈的争吵在上海的两所高校中展开。在招生阶段中的恶性竞争遍及南北,在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城市上演。
因为这一争端,使高校招生中已成行业潜规则的“签订预录取协议”浮出水面。事实上,这种预录取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
“高校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业内‘潜规则’,是因为‘明规则’行不通。”一所名校的招生负责人说,眼下的招生乱象,根源在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不断变化,但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却迟迟不变,二者未能同步配套。近年来,多数省区都已采取高考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方式,使得分数变得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