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室里面没处长,只有两个面色凝重的行政人员,把我的表收了,一句话没说,在经费表上盖上了处长章。
把盖有处长章的决算表拿回去,这次又加盖了一个财务处公章,财务处这一趟算是跑完了。下一步是到审计处做经费审计。
穿过阳光明媚的校园,来到学校另一端的审计处。经常搞不懂为什么各个行政部门,特别是经常做连锁业务的部门离得那么远?这应该也是大学特色之一。
推开门,审计处的工作人员看见我是来做结项审计,没抬头没说话,径直一指门口。
走到门口一看,贴了一张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项经费审计流程。
粗粗看了下,流程同财务处基本如出一辙,先填好申请表,表上需要审计处处长章和审计处公章各一枚,同样也是拿院系章来换。
敢情公章都是用来换的,院系章换处长章,再换公章,跟世博会一样,用城市馆章换国家馆章。
这次学聪明了,回院系找科研秘书多打了几份表,分别盖上章,为换章备用。
结果拿好表回来,竟吃了闭门羹,审计处办公室的门锁上了。等了一会儿,有一个老师开门,告诉我负责盖章的那位老师有事先走了,让我下午再来。
盖不到这个章,就换不到处长章。万一下午处长又有事先走怎么办?
没办法,又只能打道回府。卡着下午1点30分上班时间到审计处,换到两个章,圆满完成任务。
再拿出流程表来看,下一个任务是将财务处和审计处的表格拿去管理基金项目的科技处进行审核。
科技处又在另一栋小楼里,是申请各类基金和项目最经常打交道的部门。在楼道里偶遇系里另一位老师,是来做项目延期申请的,由于文章发表周期太长,成果出不来,只得向科技处打申请,再由科技处上报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他向我抱怨,其实文章是这个月新发的,网上能查到,杂志却还没到手,可截止日期逼近,不得不延期。
还好自己文章写得勤,运气也算好,有东西拿得出手。走到科技处,负责的老师又不在,向隔壁桌的老师打听,他皱着眉头将我的材料拿过去翻了翻,问我,“确定没问题了?”
我连忙答是,他从座位边抽过来一张纸,写上我的姓名情况等等,盖上章,嘱我去校长办公室。
定睛一看,这张纸原来还是个换章申请。
到了依然没有校长的校长办公室,一个依然面无表情的中年女老师将纸头端详来端详去,端详得我心里发毛,生怕又有哪里填错了盖错了。
还好没事,她把纸头插在一边的钢针上,钢针上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同样的申请。又拿起手边的章,郑重地在印泥上压了又压,对准我的结项表按了下去。
这一按,圆满了,说到底,前面那么多换来换去就是为了这个“xx大学”字样的鲜红的章,我重重地吐了口气。
走出行政楼大门,路旁的桃花已开始吐蕊,不知不觉春天已经到了。
回想当初申请时,绞尽脑汁地想一个吸引人的题目,把计划书写得有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好像不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文明就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后,每年一份进展报告,每年一份经费执行情况表,每年整理所有项目文章,每年都是厚厚一摞材料,拿着材料跑学校的各个衙门成为常态。随着世博会的结束,敲章、集章、换章并没有从此远离我的视线,“章”这个东西已经与我的科研、生活紧密相连,不时就需要拿出来演练一番;你怨,或者你怒,章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如今跑完这一趟,终于是大功告成,项目结了。比起三年前的兴奋,现在更多的是轻松。可是转念想想,接下来,该申请下一个项目了吧?(记者 周凯 实习生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