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校漂高校要大胆创新
■ 管理建议
建议高校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对想利用学校资源考研或就业的“校漂族”统筹安排,各院、系分别进行登记,统一上报学校,掌握“校漂族”的具体人数和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高校可与“校漂族”签协议,进行合同管理,发放临时证件。比如给他们发放为期一年的出入证、考研辅导证、就业招聘入场证、图书阅览证等相关证件,而“校漂族”则应履行服从学校管理的义务,如违反协议,学校可收回有关证件,不再提供服务。
在“校漂族”管理问题上,学校要大胆创新。如可以开辟出一块宿舍区专门服务于“校漂族”,制定相关政策,参照在校生的标准,进行有偿服务。
对那些居住在高校附近的“校漂族”,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办理流动人员居住证,将其纳入相关居委会服务和管理体系内,避免造成管理上的“盲区”。(廉思)
延伸阅读:
蚁族
前段时间,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蚁族”引起全社会关注。但他们与“校漂族”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多以从事低收入工作为主,后者日常消费多由父母供给。“校漂族”多散布于学校内和校园周边,而“蚁族”则位于城乡接合部,一般远离高校,但交通便利,居住方式呈现出“聚居村”状态。“蚁族”是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等大背景下,大城市中出现的群体。
啃老族
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不光指应届毕业生,而是指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草莓族
“草莓族”最先流行于台湾,是指一些职场新人看似外表光鲜亮丽,“质地”却绵软无力,遇到压力就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草莓族”的特性: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从小不缺钱花,抗压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低;一有小挫折或是被批评两句就像草莓被碰撞到全身,撞烂了且无法恢复。这是出现在很多应届大学生身上的通病。
御宅族
指一些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的年轻人,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但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且对自己的状态非常满足。
毕婚族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一毕业就结婚的现象,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婚姻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甚至大学毕业的出路之一就是结婚———对方工作的稳定性、收入情况都是爱情之前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