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1-02-16

山东科技大学研制出国内首台机器人假肢样机

  山东科技大学历经两年攻关,日前研制出国内首台可由脑电、语音和按键3种方式进行联合控制,使假肢各关节同时动作的新型机器人假肢样机。该样机脑电、语言或按键控制方式可以任意切换,从而方便佩戴者在不同场合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操控。其为我国高端假肢实用化技术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突破。

  “机器人假肢与生物信息融合控制方式的研究”是山东科技大学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樊炳辉介绍说,这种机器人假肢具有独特的、非常实用的、可对随机目标实现操作的功能。其假肢定位系统采用激光传感器对随机目标进行距离检测,采用三维姿态传感器对佩戴者视线的三维空间角度进行姿态检测,以实现实时对随机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然后借助先进的智能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将假肢的手部引导向需要操作的目标。机器人假肢的脑电信号和语音信号的识别与控制系统,具有辨识率高、响应命令快、控制灵活、可扩展性强、智能化等特点,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允许实验或增添更多的控制方式。

  樊炳辉进一步解释说,例如肩离断残疾人由于整个上臂缺失,难以利用其他部位的信号来驱动由绳索或肌电控制的机械假手,因此,他们现在使用的假肢几乎都没有生理功能代偿作用。而新型假肢在机器人、生物信息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其可以在多种生物信号控制下实现示教再现和对随机目标的操作,从而为肩离断上肢残疾人等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多自由度功能代偿假肢的选择,也可为胳膊不能动的瘫痪病人或其他患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料理服务。

  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山东科技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假肢创新性能强、实用性能高,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这种综合功能的机器人型假肢属于国内首台,其综合技术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希望进一步完成机器人假肢的实用化产品研制工作,尽快将该成果推向市场,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作出贡献。

 

  相关报道:

 

   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

 

  西南科技大学智能机器人精彩亮相绵阳科技馆

  上海交大助老/助残机器人概念样机项目通过验收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研发高压线除冰巡检机器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