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2014职教盘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5-01-09 18:44   ·上海高院:复旦投毒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35   ·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 受害人父亲望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04   ·川大今年停招8个项目的艺术特长生 2015-01-08 09:55   ·山东大学两名校领导被学校官网“除名” 2015-01-08 09:52   ·浙江高校5年76人因职务犯罪被查 涉招生等多环节 2015-01-08 09:50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党的十八大 > 科学发展 > 变革-教育启示
育人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和理念创新
2012-11-02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聚焦十八大特别报道


教育聚焦 十八大特别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价值目标

  教育发展的本质和目标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些既是重要课题,也是时代主题。育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既是教育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人们对教育发展本质、目标、功能认识的回归和升华,更是教育发展现实的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价值目标体现在——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德是做人的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入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坚持以人的成长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

  四是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所有制约性因素最后都归结到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

  五是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育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体现多样性、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育,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

  六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社会建设之重,改善民生之首,从根本上说,教育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七是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育改革,为人一生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人的发展提供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能力,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育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发展的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人均可获得最大福祉、社会获得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发展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追求教育公平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者为《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编审)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大学物理学”课程
· 《好教育点亮人生》到底“亮”在哪里?
· 屈原教育思想探寻
· 好老师的“四有标准”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组图
· 斯宾塞:教育需要耐心和同情心
·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杰出教育思想实践再探
· 陶行知:学校德育应注意三大问题
· 卢梭的“自然教育”:热爱与尊重儿童
· “五道杠少年”受关注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冲撞?
· 教育变革背景下山东高校招生对策教育沙龙举行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