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科学时报 洪蔚/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24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为独特的地域单元,青藏高原的隆升,也是地球近一二百万年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作为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最天然的实验室,青藏高原的研究受到中外科学家的瞩目。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苏联等国,都在青藏高原南部以及西部边缘地区组织过多次综合科学考察,提出了有价值的科学理论。

  青藏高原的主体约2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于我国境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超过四分之一。因此,彻底揭开青藏高原的奥秘,是我国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1966年~196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明确提出以“喜马拉雅山及其对自然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中心课题。在探讨其地质发展历史和自然特征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鼓励下,中国科学院制定了“青藏高原1973~1980年综合科学考察规划”,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并于1973年到1980年对高原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

  多年的综合科学考察,积累了丰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室内鉴定、分析和总结,编写了34部计41本“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以及12部计15本“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共计3000多万字,探讨了有关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自然环境变迁、自然地域分异、生物区系特征、起源以及自然资源评价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地学、生物学、环境与资源科学的理论。考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在1980年在京举办的青藏高原国际科学研讨会上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加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单位,包括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以及相关生产部门,共79家单位,参加野外考察的人数多达400多人。此外,还有参与室内研究的人员共约1500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工作继续在横断山区、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区深入展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