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男,1937年生,广东大埔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12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两项,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已培养博士3名,指导在读博士生8名;1995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组长;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ICCE(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执行委员;GCCCE(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常设指导委员会成员;AACE(国际计算机教育促进协会)亚太分会执行委员。
近期主要参与项目
1.何克抗、余胜泉:1999.12-2000.4: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预研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支撑系统,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参观了该系统的演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以及教委网络信息中心试用。
2.何克抗、余胜泉:1999.9-2000.4: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预研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规范》的研究,该规范已于五月份正式发布。
3.何克抗、余胜泉:1999.1-2000.5: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有三个重点目标:一是建设覆盖整个佛山地区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开发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开发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该项目已于2000/09/15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技术鉴定,获得高度的评价。
4.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该项实验在国内已取得广泛得社会影响,被誉为"教育技术界最重要的两个实验之一",目前已有600多所实验学校。该项目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
5.何克抗:1992-1994 由何克抗主持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规范及汉字输入系统",其成果"认知码汉字输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文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广(上述"四结合"项目就是以"认知码"作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的)。与此同时,"认知码输入方法及汉字系统"获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论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1、2期。
《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何克抗,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10、11、12期。
《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何克抗,1999年10月13日"专家论坛"。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并被《中华优秀学术论文集--教育卷》所收录;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三年制职业高中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何克抗,余胜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