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为学校创造价值,IT战略规划不只是技术路线图,更关于如何引领高校变革。
制定可支持、可持续且可负担的IT战略,对于高校在数字时代蓬勃发展至关重要。技术为高校发展带来了创新路径,它既能服务于高校发展,也能影响高校的目标愿景和优先事项。因此,高校整体战略规划应与IT战略规划相辅相成。
在EDUCAUSE关于高校IT战略和行动如何增强学校韧性、推动学校适应未来发展的线上讲座中,6位专家就高校IT的定位和作用、推动IT战略规划的关键点,以及如何落地实施IT行动等提出看法。他们认为,高校IT工作要从技术项目转向围绕大学战略目标开展的学校级项目。IT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维持乃至推动高校发展的必要支柱。

Brendan Post 卡内基梅隆大学IT客户服务助理副校长
IT部门是战略推动者
设定5-10年的长期目标,同时拆解为可迭代的短期里程碑。
我认为,IT部门在高校的战略定位应该是“战略推动者”。IT部门处于一个独特的交汇点,能够看到全校范围内技术应用的全局,这使我们有能力在大学的转型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IT战略规划远不只是技术路线图,更关于如何引领和管理变革。例如,在规划大型项目(如更换核心管理系统)时,我们采用“项目组合管理”方法,设定5~10年的长期目标,同时拆解为可迭代的短期里程碑,确保团队既能看到进展,又不会因长期项目而感到倦怠。
在资源分配上,IT部门需要不断与学校领导层沟通,明确优先级,并在必要时调整计划。AI等新技术可以让基础服务(如工单处理)自动化,从而释放人力去专注更具战略性的工作。但变革管理的关键在于让教师和员工理解这种转变:他们不是被AI取代,而是转向更高价值的创造性任务。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对话沟通,帮助教师和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确保IT战略真正服务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Jackie Malcolm Bailey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系统信息技术副校长兼首席信息官
IT领导者要做集成式CIO
将数据从事后追溯的“副产品”转变为前瞻性的“产品”。
作为高校IT负责人,我始终认为,增强学校韧性不能仅依靠技术手段,更需要培育适应变革的组织文化。我们常说要“恢复原状”,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向前发展”,这意味着要主动创新业务模式,而不是被动应对危机。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高校不得不全面重构在线教育体系,这提醒我们必须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数据素养等前沿领域。
IT必须服务于办学使命。这要求IT领导者必须深度融入学校业务核心,成为一名“集成式CIO”。成功的IT战略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以师生真实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公平等核心价值观为决策依据;通过流程标准化来提升运营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从一种事后追溯的“副产品”转变为一种前瞻性的“产品”。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目前正在推进的学生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创新性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过程——因为学生才是系统的最终用户。同时,我们推动“尽可能标准化,必要时差异化”原则,避免37所分校各自为政造成的资源浪费。

Mike Richichi 西新英格兰大学首席信息官
IT规划要具备灵活性
高校IT战略的核心是应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在高等教育领域,变化是常态。即使IT规划再周密,变革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在我看来,高校IT战略规划的核心在于如何应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我们需要理解资金模式、招生趋势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期望的变化,同时确保IT服务能够持续支持学校的核心使命。
这意味着高校IT规划必须具备极强的灵活性,不仅要应对可预见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更要为未知的挑战做好准备。例如,高校可以将五年IT战略规划分解为年度任务,既能保持长期愿景,又能确保每年都有可衡量的进展。在技术转型中,要重视用户反馈,平衡创新与稳定性。
此外,IT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并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提供支持。

John Dunning 威斯康星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战略规划助理校长兼首席数据官
迭代敏捷是IT之道
IT规划赋予高校在危机发生时“向前弹跳”的能力。
在IT规划中,我主张用迭代的、务实的方法来应对数据治理等复杂挑战,一次一口地“吃大象”,这比组建层层委员会的传统方式更能提升运营效率。例如在数据隐私合规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快速响应小组,分阶段解决最紧迫问题。这种敏捷方法让我们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仍能持续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IT战略要“以人为本”,它的根本目标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为学校创造价值——即释放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潜力,让教师和员工从繁琐的低效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与学生和同事进行高价值的、技术尚无法替代的互动。
当危机来袭,如果IT战略成功实现了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创造了价值,那么这台IT“机器”就能在我们专注于处理紧急人工事务时继续高效运转,支付账单或支持教学。正是有了IT规划预先奠定的基础,才赋予学校在危机发生时“向前弹跳”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汲取危机中的教训,重新审视并调整战略方向,从而更强大地迈向未来。

Jenay Robert EDUCAUSE高级研究员
IT战略要融入未来思考
AI热潮促使高等教育重新思考“人文价值”的意义。
高校IT领导者需要应对三个维度的挑战:解决当下的迫切问题,为未来进行规划,并清理过去遗留的技术或流程债务。有效的IT战略需要体现这种复杂性,帮助学校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
从研究视角来看,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高校必须具备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变化的步伐正在加速,因此IT战略规划必须融入对高校未来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帮助学校将抽象的未来转化为可讨论和可准备的具体情景。
目前,关于AI的讨论正在促使高等教育重新思考“人文价值”的意义。虽然技术能提升效率,但人类的批判性思维、情感连接和创造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IT战略不应只追求自动化或成本削减,更应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关怀。要考虑如何通过自动化减轻负担,并通过清晰的沟通让每位成员看到自己的工作如何与学校的宏大使命相联系,从而充满激情与目标感。例如,高校可以利用AI优化重复性任务,但同时要确保IT团队有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避免因技术变革而产生职业焦虑。
Kathe Pelletier EDUCAUSE社区项目高级总监
让IT成为核心推动力
IT部门要具备双重属性:向内强化基础建设;向外塑造战略方向。
IT战略规划不仅关于实施技术,更关于增强学校韧性。就像为摩天大楼建筑抗震结构一样,IT战略规划能通过前瞻性设计和敏捷执行来抵御学校面临的多重危机。
这意味着学校IT部门需要具备双重属性:向内审视,强化自身的系统、结构和人员能力以形成坚固基础;同时向外影响,积极塑造整个学校的战略方向,通过明确的价值导向(如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的关系建设,使IT成为推动学校实现使命的核心力量。
同时,将IT部门的定位和价值导向转化为所有学校成员的“肌肉记忆”,持续推动相关决策,IT才能从支持功能转变为核心推动力,帮助学校在多变的世界生存并蓬勃发展,真正实现其教育使命。
来源:EDUCAUSE
编译: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