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
2005-05-1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室)在全国范围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网易、腾讯、盛大网络、新浪等知名网络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共同参与。在活动过程中,组委会将通过教育部门的支持,向全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10万套,并以腾讯网为平台,举办历时3个月的全国百万中小学生参加的"网络安全与道德读书征文大赛"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支持单位,腾讯网将组织业内专家为中小学生征文评出各等次奖项若干,还将组织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及指导教师和家长一同观光深圳特区和参观香港迪斯尼乐园。5月12日,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组织的"活动"组委会首次与媒体见面,标志此次活动正式启动。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巨大平台。 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未成年人 "触网"率迅速上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8~35岁青年占85.8%的绝对多数,其中,24岁以下的青年占56%,18岁以下的少年就占到24%。这个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网民群体,成为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如境外法轮功组织制造的各类煽动性信息,某些非法网站传载的各种黄色、暴力信息等,来刺激未成年网民,使部分是非不辨的未成年人上当受骗,产生不解、绝望、迷茫等情绪,产生对现实的认同危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他们虽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团伙,但这些在网络上通过各种讨论组和公告牌等手段结识的"黑客",却比传统的集团犯罪破坏性更大,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3、由于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个性化极端化情绪,低落和孤独感,疏远家人朋友,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情感心理问题,造成人格不健全 。
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建设问题。2003年5月,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规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早在2001年年底,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部门就联合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特别是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与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1、"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2、"各类互联网站都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3、"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为我们思想宣传、教育、新闻出版、信息产业等部门如何更好地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进一步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明确了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中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对未成年人了解信息知识,掌握上网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却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诸多负面影响也在加剧,如不尽快在中小学生中同步实施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后果将更加严重。因此,尽快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宣传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与道德素质,提高网上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行为和信息,做一个网络信息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网民。此次"活动" 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心。
此次活动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将要组织开展的重点活动之一,石宗源署长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并出席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他呼吁,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光靠教育部门还不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部门责无旁贷。石署长重申: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在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用先进的文化内容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络新闻、网络出版、网络教育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内容。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网络非法出版行为等的打击力度;应继续加强对网吧等上网经营场所的治理,不能使之成为未成年人网络失范的滋生地;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综合症",动员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引导教育工作,改变一些家长和教师"谈网色变"的状况。石署长就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教育、共青团、妇联部门要动员和鼓励学校、学生、教师、共青团员、妇女工作者、家长积极参加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网络安全和道德意识尽快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有关出版单位和各地发行部门要集中人力、物力,保质保量做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的出版、发行工作,确保读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他还要求各地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通信管理部门、网络新闻和网络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新闻网站、出版网站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督管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提供良好的网络精神食粮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做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的宣传、推广、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
由国内著名德育专家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是一套寓教于乐,着重于正面引导的课堂教学辅助读本。以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发展网络事业的重要意义,网络失范的危害,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的重要性,为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和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弥补了目前学校教学中缺少这类有针对性、有权威性、有说服力的教育读物的不足。作为学校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课程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对于全国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水平和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等,都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和应有的作用。
为使读书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活动"组委会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职尽责的精神,认真积极地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组委会负责人最后强调,通过此次活动,对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保护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信息时代健康成长的观念,促进全国中小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等,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应有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