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信用贷款无需担保,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无需支付利息,仅要求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与学生组成共同借款人,经过申请审核签订借款合同,且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4年。
近日,笔者从四川宜宾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该县今年各乡镇中心学校审核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936份,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放款通知902份,信用社实际发放贷款人数876人,发放贷款金额475.7万元,贷款人数、金额再创新高。
据了解,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2009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以来,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全县申请助学贷款当年考上大学的新生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负责向市、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经办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等。
该县中心在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想大学生之所想,急广大学生家长之所急,以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在四川省及至全国创造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宜宾模式”,真正为贫困大学生搭起了求学的桥梁。
工作重心下移,以方便广大学子为工作的出发点
宜宾县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远的乡镇距离县城达100公里,且交通不很方便,如商州镇、合什镇、凤仪乡、双龙镇、古柏乡等乡镇到县城柏溪,光是乘车一天往返都十分困难。如果加上排队申请审核及签订合同,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往返车费、食宿等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资料没有带齐,再折返一道,情形可想而知。
为了方便广大学子和家长,减少往返县城的开支,减轻本已贫困的家庭负担,经财政、教育、信用联社三家当面反复协商、共同研究,并征得县政府领导同意,从2010年起该县创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法,决定贷款申请下放到乡镇中心学校审核,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关,乡镇信用社发放贷款。此举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说是为贫困大学生们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同时,该县为方便学生,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办理流程,特别是续贷无需再审核申请,只需带上往年贷款合同、所需学费、住宿费证明、学校思想品德鉴定、学生证、身份证等就可直接到原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