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的盲从消费推波助澜
家住北京门头沟的出租车司机老宋,没时间顾及9岁儿子的学习,但教辅读物可没少买。“我一个朋友对这方面特上心,每次他给孩子买多少本教辅书,我都让他照样给我带一份。”老宋说。
教辅的泛滥带来了教辅市场的乱象丛生,消费群体的盲从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这出乱剧。正是这种盲从的消费“供养”着庞大的教辅读物出版发行市场。据统计,全国580余家出版社,绝大多数都出版教辅;全国有近千家民营图书公司,也以教辅为生;许多省份的新华发行集团,都有自己的教辅读物编辑部。
推荐阅读:教辅报刊调查:一号多版是违规 还是行规?
推荐阅读:云南教育厅长3年5次暗访教辅市场:乱象令人震惊
推荐阅读:一本教材有几十种参考书 教辅书雷同质量不高
推荐阅读:甘肃官员:甘肃教辅读物问题突出 盗版混迹学校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教辅材料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他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材料。但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超范围出版教辅读物、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变相买卖书号出版教辅的现象并不鲜见。
河南某高考生小杨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硬性配发教辅读物,但最后几乎成为废纸,不是和教材不配套,就是难易程度达不到要求。小杨说,虽然觉得有些教辅书用处并不大,但看见别的同学买了,自己也会跟着购买,“好像少了本教辅书就少学了不少知识点似的。”(记者 柴葳 张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