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道为王”的低门槛运作
“我们这里都是针对海淀区的学校用书,一般都是学校拿,个人能拿多少啊?”在北京市海淀图书城,一个二级批发商对记者的个人购买意愿并不在意,表示学校集体购买才是他们的主要销售渠道。“一所幼儿园刚订了书,7月初送货。”记者在这家书店看到,一本名为《黄冈小状元》的试卷集,仅有36页,标价近10元。
在小汪的记忆里,每学期学校都会硬性配发各科的教辅读物,每本价格从十七八元到三四十元不等。“每学期报名时学校都会额外收1000多元书费,其中就包含教辅书的费用,说是多退少补,但一般不退。”小汪说。
“一般的图书发行模式,是由出版社通过新华书店等渠道寻找购买者,而教辅读物正好相反,是先有了购买需求,再找出版社做书,等于书还没出来就卖出去了。”程女士坦言,市场上不少教辅读物,从与出版社协商出书事宜到图书出版面市,通常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推荐阅读:教辅报刊调查:一号多版是违规 还是行规?
推荐阅读:云南教育厅长3年5次暗访教辅市场:乱象令人震惊
推荐阅读:一本教材有几十种参考书 教辅书雷同质量不高
推荐阅读:甘肃官员:甘肃教辅读物问题突出 盗版混迹学校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教辅图书的书商一般都有很成熟的发行渠道,和学校关系很好,发行根本不依靠出版社,出版社只负责申请书号,让图书的印刷出版合法化,有些甚至不尽编辑责任。”程女士说,现实中,教辅市场的门槛很低。她曾经接触过一个书商,以前专门做教辅读物发行,看到教辅读物利润实在高,就找到出版社,提出要合作出版教辅读物。没有作者团队,就找一些所谓的组稿公司、写手,好一点的能组织到一线教师封闭写作,付一次性稿费后,就等着出版发行上市了。“一般书商都会在时间上催,要在最短时间内出书,恨不得第二天就拿到书号。”程女士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民营书业发展研究中心的鲍红介绍说,目前书店零售的教辅品牌,绝大部分是民营公司的产品。一些民营出版机构的研发队伍中,有很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产品质量有保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版机构或产品,自身缺少研发力量,就将市场上的产品拿来剪贴拼凑,以不法的商业手段诱导销售,编校质量都未必能保证。”鲍红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