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综合研究
“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一堂课折射的教学改革
2011-09-07    人民政协报

字体大小:

  一堂激动人心的生物课

  “美国早在很多年前就把转基因食品作为商品,90%以上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美国人平均每年食用45斤的转基因食品,这么多年没有一人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出现问题,足见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正方抛出观点。

  “我们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推广,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转基因检测技术,这项技术肯定是不成熟的,不采用转基因食品,这不是惊恐,而是考虑更周全,只有更周全、更完善,才能保证更多人类的食品安全。”反方反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来到了我们世界,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种新技术就因噎废食,因为害怕,所以我们嗤之以鼻。”正方继续……

  日前,在北京十一学校高二某班的一节生物课上,一场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辩论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

  全班40多名学生分成两队团团围坐,打破了原有的座位顺序,同学们手中都握有一叠资料和手卡,随时准备反击对方的观点。而在教室一隅,生物老师王春易冷静旁观,不时记下精彩的观点,仅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不得不“忍痛”终止依旧激烈的争论:“同学们,今天我见识了大家课堂之外的风采,我一会儿想支持正方,一会儿想支持反方,你们语言犀利,思维敏捷,我插不上话,追赶不上你们的思路。可能大家还未尽兴,但是通过这场辩论,我们对生物技术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有了更全面理性的认识。未来,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用我们的知识素养、道德良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

  “这堂课根本不是考试内容,与高考无关。但是学生很有兴致,因为他们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课后,王春易告诉记者,以前她从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堂,开头讲两分钟,最后做个结尾,“之前很多年我都特别享受自己讲的课堂,如何导读,如何把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每个步骤都倾注很多心力。”

  以前是教师“我要讲”,现在是学生“要我讲”,一个微小的变化,却带来了课堂的巨大变革。在应试教育依然处于强势的当下,王春易在改革初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质疑。有学生反馈,我是专门来听王老师课的,为什么您不讲了?有家长质疑,是不是拿孩子做试验?然而,作为一名施教者,她说自己“很幸运”。因为她的教学创新恰逢国家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更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同样孜孜以求的校长李希贵。

  有着30多年教育经验的李希贵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在李希贵的带领下,十一学校的全体教师“用全部时间做一件事”——“寻找学校,寻找那个本来的学校,寻找那个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寻找那个引领孩子健康踏向社会的学校”。

  2008年,十一学校提出“课堂成长年”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李希贵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地方”,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通报要求各地严查教师收受礼品等突出问题
· 教师节无人送礼 老师“发飙”谩骂学生
· 广州民办教师工资将有“最低标准”保障
· 班主任没收到礼物为何怪班长?
· 教育时评:老师要的是一颗感恩之心
· 班主任因教师节没礼物 飙脏话怒训学生
· 无锡滨湖一教师微信群里晒节礼 被记过处分(图)
· 湖北省召开大会庆祝第30个教师节
· 武汉60名师生手写师恩共迎第30个教师节
· “教师节30年”:反思教师的权利与权力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