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什么是教育科学发展、如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用的认识也日益深化。但由于错误认识的长期影响,对教育优先发展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从教育内部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主动、更自觉、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发展具有超前性。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其价值往往通过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为经济建设服务来实现。这就决定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要着力制定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预见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教育如果没有优先发展的超前安排,不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准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就很难满足,从而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教育发展具有引导性。教育是一项引导社会的事业。首先,教育要引导社会建立主流的信仰目标、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目前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先做好。其次,教育要引导社会建立健康的发展道路、体制制度、生产方式。虽然教育发展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但是不发展教育是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都不能彻底解决的。教育的优先发展无疑是解决社会问题最为重大的选择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教育发展具有储备性。教育是一项储备国力的事业。教育要为社会进行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既要应对社会正常发展的需要,也要应对社会特殊发展的需要;既要应对社会正常时期的需要,也要应对社会特殊时期的需要;既要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人的特定目的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教育为国家和人的发展提供充足储备和发展选择,是世界先进国家所走的教育发展道路和成功发展模式。
教育发展具有全民性。教育是一项服务全民的事业,同时还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更加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关注的涉及他们自己和家庭未来的事业,需要国家将教育放到更为显著的政策位置,给予更大的决策力度,促进其优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