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二三流大学若倒闭可能促进中国反思大学体制
——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
随着2011年高考结束,各大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源抢夺战。在今年生源大减、录取率直线上升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日子更不好过。为此,不少民办高校不惜下血本,采用各种招数急拉生源。一些民办高校甚至直言:招生第一年就是花钱买学生。
一些专家表示担心,民办高校单靠临时加强招生难以持续发展。随着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办高校为主的二三流大学或将面临倒闭。
近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民办高校办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被纳入政策规划。
中国青年报:近来二三流大学或将面临倒闭的论断不绝于耳,您怎么看?
程方平:这应该被视为一种常态。高校破产不一定是坏事,它体现的是学校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推荐阅读:南科大校长称一些大学没办好无含金量就得倒闭
推荐阅读:破解当前利益格局,方可还原“学位公平”
推荐阅读:改革期限逼近 300余所独立学院选择不“变身”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首先,有些高校面临破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存在问题。目前教育还是严格按照年龄段来培养学生,因此有生源不足的风险。因为生源会有起伏,比如北京,高峰时可达到10多万考生,还只是上普通高中的考生,低谷时大概只有6万左右。另一方面,按年龄段来培养学生,会导致成人教育受到限制。虽然大学在这些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离“学习型社会”还有距离。“学习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源不会受到人口起伏的影响。
其次,政策性的不公正,也是导致部分高校面临倒闭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国家和地方都是按学校的“等级”给钱的。所谓“一流大学”和“二三流大学”,有些是等级差异,不全是内在质量的差异。从专业设置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学垄断了,民办高校等二三流大学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要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得从宏观管理上进行调整。国家在专业审批时就要注意调控,可以将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直接放在二三流大学,让一流大学发挥科研优势,更多地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另外,我们应给高校更多自主权,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会更有利于高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