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专题: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推荐专题:当大学生“薪”同农民工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中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 推荐阅读:专家:提升论文质量 关键是改革大学体制
“去行政化”的本意是为学术服务
中国青年报:目前,我国有30多所副部级大学,还有正厅级的公办本科以及副厅级的高职高专。诸多观点认为,将行政与学术挂钩,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学术地位的下降,以及学术氛围的恶化。对此,您怎么看?
冯培: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化”加剧了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的现状。作为学术单位,过度的行政化色彩会导致行政权力位于学术权力之上,造成对学术研究以及人才选拔创新的制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初衷也在于根除学术领域“官僚作风”。另一方面,从学术管理的角度看,学术权力的运行也需要行政权力相辅佐,但不是主导,我们不应将两者截然对立。只是由于社会氛围中浓郁的官本位以及利益导向文化,才产生了“行政化”制约学术发展的问题。
有舆论认为,当前高校的行政人员不仅数量过多,而且占据着资源的分配权。据我了解,在很多国家,大学的行政管理不是被淘汰,而是走上了专业化路线。比如,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管理人员比例也不少;在芝加哥大学,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本领域的专业化人士。其实,“去行政化”的本意应该是为学术服务。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要消除高校的“衙门”作风,应该做些什么?
冯培:针对当前现状,我认为应当倡导行政专业化。远见卓识、专业精深,是一所大学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质。如果能放下浮躁心态,将管理工作上升至一门专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政化对于学术发展的制约。 记者 骆沙 实习生 王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