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阳:科技创新奏响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主旋律
一座座长大桥隧,贯通经济动脉跨越发展天堑;
一个个亿吨港口,服务改革开放创造中国效率。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不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和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回眸过去5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组织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开展联合攻关 取得重大成果
苏通大桥气势如虹,大桥通车之日,苏州、南通两地告别了绕行过江和汽渡过江的历史。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又一条南北经济动脉顺利贯通,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
苏通大桥的建成以及“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成套技术的取得,只是交通运输行业“十一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代表之一。“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紧紧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急需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组织调动行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有力保障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了综合运输体系构建,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长大桥隧建设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苏通大桥创造了最大主跨、最深塔基、最高桥塔、最长拉索4项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技术强国的标志性工程;秦岭终南山隧道取得了40余项科研成果,多项技术成果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公路建设技术跻身国际领先。形成了沙漠、冻土、膨胀土、岩溶、黄土、盐渍土等6类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范本。
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为重点,形成了我国独创、世界领先的一整套大型河口航道治理的先进技术;港口建设重点突破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码头结构新型式、材料耐久性等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技术的攻关,推动了我国港口建设从沿岸近岸水域向离岸深水水域的发展。
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得到加强。电子政务、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道路运政信息化、港口物流管理、集装箱电子标签、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邮件自动化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实现由研究试验向集成应用转变;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已在10多个省市、500多个收费站建成1000多条ETC车道。
安全保障与节能减排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公安部联合实施了道路交通安全科技专项行动,努力降低重特大交通事故;积极构建公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框架,实现了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标准规范、长效管理手段的创新,示范路段重特大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连年大幅降低;水上安全、救助打捞、船舶检验等监管手段和装备不断加强、技术不断创新;港口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油改电”措施的推广已实现了年节油2000万升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初步统计,“十一五”交通运输全行业科研投入超过100亿元,比“十五”增长60%以上,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多项,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