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吴昊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18

岑可法:多项自主技术“烧”出绿色电力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一语道破我国的基本国情。

  情况的确不容乐观。众所周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但对能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人均发电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3,未来缺口十分巨大。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获取更多的电力能源,就成为我国能源供应中的重中之重。

  30多年来,岑可法及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煤炭、垃圾、生物质发电技术上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学研之路,使多元化能源清洁、高效地“燃烧”出了绿色电力。

  煤炭发电——分级利用,多级联产

  “以发电为主、分级利用、多级联产的自主技术,将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摆脱国外技术垄断的重要出路。”岑可法强调。

  据介绍,我国煤多油少,未来发电仍将以煤炭为主。因此,煤电的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能源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煤炭发电的概念中,燃烧是核心。其可分为直接燃烧和煤转化清洁燃料燃烧两个方向,超超临界煤燃烧技术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无疑是目前这两个方向上的“宠儿”。

  2007年11月,华能玉环电厂建成投产4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其热效率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而IGCC的核心理念则是把直接燃煤发电转变为气化发电,并与CCS(CO2捕集与封存)项目结合起来。2009年7月6日,我国首座IGCC由华能集团在天津开工建设。

  岑可法表示,这两项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IGCC发电技术既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又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然而,IGCC技术没有完全国产化,每千瓦需要上万元人民币;由于要实现CO2回收,其整体效率大为降低;并且IGCC电厂只能新建,不能解决现有电厂的节能减排。

  “中国的煤质不容易实现百分之百气化。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在发电前把煤中易于裂解和气化的部分先提取出来,用做化工产品或油品,余下的半焦用来发电,剩下的灰渣则根据其成分提取高附加值产品,如V2O5、Al2O3、铀、镓等,或者制备水泥,实现零排放。”岑可法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