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丁佳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09-21

嫦娥二号向深空挺进

  严俊坐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里,桌上摆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卫星模型。此刻,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他心爱的嫦娥二号,相隔150万公里。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类127次探月活动中,嫦娥二号不是最早的一次,却是走得最远的一次。而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他们也从未如此近距离触摸自己的理想。

  新的征程

  经历77天的漫长旅程后,嫦娥二号于8月25日抵达日地拉格朗日L2点李萨如环绕轨道。

  拉格朗日点是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发现的。在天文学上,它是指两个天体的万有引力和离心力保持平衡的点。理论上,每个这样的双天体系统中,都存在5个拉格朗日点,即L1、L2、L3、L4和L5。而L2点是指两个天体的连线上,位于较小天体一侧的稳定点。

  “嫦娥二号选择L2点,是因为L3、L4和L5距离较远,而L1点离太阳近,容易受到太阳的干扰。而L2又是距离火星最近的一个拉格朗日点,能够为将来的火星探测打一些基础。”嫦娥工程测控系统VLBI分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张秀忠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我们的既定目标是探索地月、近月空间环境,现在又扩展到宇宙深空环境。”对严俊等科学家来说,让嫦娥二号进行“长途拉练”的决定,不仅让这颗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直接从月球飞到L2点的航天器,也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更多令人兴奋的可能。

  在飞往L2点的途中,嫦娥二号的部分有效载荷获取了相应飞行弧段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已于9月15日下传。

  9月16日,太阳风离子探测器、高能粒子探测器开机,而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和微波探测仪等有效载荷也陆续开机,开始对L2点进行科学探测。根据目前的计划,它们将为科学家获取到地球远磁尾150万公里处的三维离子能谱数据、高能粒子数据、X射线数据、γ射线数据,并有望探测到太阳耀斑爆发的软X射线和宇宙γ爆数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