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0-11-04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史蒂文·W·林赛

  NASA经历:

  1995年3月,林赛被NASA选中,1996年5月成为一种宇航员并取得以飞行员身份参与飞行任务的资格。最初,他被委派到航天飞机电子设备综合实验室,负责飞行软件验证。此外,他还参与了航天飞机玻璃驾驶舱升级计划——多功能电子显示系统计划以及其他大量升级计划。在执行前两次飞行任务期间,林赛曾担任航天飞机着陆滑跑培训项目代表,负责训练飞行人员,测试轨道器着陆技术与飞行性能。

  第二次飞行之后,他担任航天飞机操作部门副主管和航天飞机驾驶舱委员会副主席,负责耗资4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驾驶舱电子设备升级计划乘员界面和显示器的设计和测试。他还曾担任宇航员办公室国际空间站操作部门主管,负责宇航员整合,工程学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为研发、测试、人员培训和空间站操作提供支持。此外,林赛还曾担任宇航员组织负责人,负责太空飞船的研发、人员挑选和培训以及飞行测试和乘员操作,为航天飞机、空间站和星座计划提供支持。

  林赛曾进行过4次太空飞行,在太空逗留时间超过1203个小时。他曾担任1997年STS-87任务和1998年STS-95任务的飞行员,2001年STS-104任务和2006年STS-121任务的指挥官。此外,他还将担任STS-133任务的指挥官,此次任务原定于2010年9月实施。STS-133任务是“发现”号航天飞机计划内的最后一次飞行,负责向空间站运送永久性多功能舱和4号快速后勤运输装置。

  太空飞行经历:

  1997年11月19日至12月5日执行的STS-87任务是美国的第4次微重力载荷飞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太空无重力环境如何影响各种物理过程,同时观测太阳的外层大气层。STS-87任务组的两名成员共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他们用手抓住“斯巴达”号卫星同时测试用于未来空间站组装工作的工具和程序。在第一次太空行走过程中,自由飞行自动照相机AERCam Sprint在林赛的操纵下进行了第一次飞行。此次任务共绕地球飞行252周,飞行距离达到650万英里(约合1046万公里),飞行时间达到376小时34分钟。

  STS-95任务从1998年10月29日开始,11月7日结束,为期9天。在此过程中,宇航员部署了一系列研究设备,包括部署和回收“斯巴达”号太阳观测卫星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系统测试平台,同时研究太空飞行和衰老过程。此次任务共绕地球飞行134周,飞行距离达到360万英里(约合579万公里),飞行时间达到213小时44分钟。

  STS-104任务2001年7月12日开始,24日结束,负责执行空间站组装任务,是飞往空间站的第10次任务。在为期13天的任务中,宇航员与第2远征队的队员合作,完成3次太空行走,安装空间站的“寻求”号气闸舱并为它配备4个高压气箱。除了安装和激活气闸舱外,他们还进行了从“寻求”号开始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此次任务共绕地球飞行200周,飞行距离达到530万英里(约合852万公里),飞行时间达到306小时35分钟。

  2006年7月4日至17日的STS-121任务是一次飞行测试和空间站组装任务。在为期13天的任务中,“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测试了用于提高航天飞机安全性的新设备和新程序,修理空间站上的一辆轨道车,拍摄7月4日发射后以及飞行中的“发现”号高清晰图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此外,宇航员还进行了空间站的维护工作,为空间站运送超过2.8万磅(约合12700公斤)的补给和设备以及一名第13远征队新队员。此次任务共绕地球飞行200周,飞行距离达到530万英里(约合852万公里),飞行时间达到306小时38分钟。

  来源:新浪航天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