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发生、发展、生态、分布和演化等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通过研究,阐明生物界生物的发展历史,确定地层形成的先后次序、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水陆分布和气候变迁的情况,搞清多种沉积矿产形成与分布规律,指导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利用。现代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侧重于实现三大目标:地史中的生物多样性、各生物门类的起源、生物门类的系统演化关系以及古代环境-气候与生物界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古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分子系统发育学的交叉、融合对深入了解宏演化(Macroevolution)的进程和模式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包括全球变化)的机制研究方面,古生物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关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年第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地层学是研究各地区地层的划分,确定地层的顺序和相邻地区地层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的专门学科,从古生物的角度研究地层中的化石,运用生物演化规律确定地层的时代顺序;从沉积学的角度研究地层,查明它的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是地层学研究的两大方面。它是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中最早形成的学科。
古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地质学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根据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可以分成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随后又进一步形成了古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古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系统古生物学、超微古生物学、分子古生物学、古生物化学等新分支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