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校长,如果站在国务院角度对高职发展政策讲一两句话,大家最希望讲什么?谢谢!职成司刘宏杰”2月11日17时37分,在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版建立的“中青职教”微信群里,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宏杰抛出了这一问题。
在“中青职教”微信群里,有包括业内专家学者、职业院校领导、官员等80多人,经常讨论一些职业教育话题。刘宏杰在群里有一段时间了,但从不发言。然而,昨天他的这一问题激起了波澜。
“我平时只看,但后来看到这个群里,都是一些业内专家和一线的职业院校领导,发言都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展开。”刘宏杰说,目前教育部职成司正在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作准备,“所以,希望听到一线校长、研究者的声音。”
重视职教须落实具体政策
“像重视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一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像重视对211大学的投入一样重视对职校的投入,像尊重大学毕业生一样尊重职校毕业生。技能立身,技能为本,技能优先,技能为荣,技能致富。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腾跃民首先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刘宏杰觉得不过瘾,他追问道:“最需要什么政策?”刘宏杰认为,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政策制定上,教育系统很难拿出政策性文件。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曾向记者表示,在教育部职成司里,最头痛的事,是如何撰写政策性语言文件,甚至在一次高职学校校长会上,葛司长公开征集政策性文件撰写的“高手”。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腾跃民回答道。
“国务院出台校企合作条例,主要明确各自责权利!高职院校举办者必须保证办学的生均拨款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礼果从校企合作条例政策和高职生均拨款政策的落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他认为,“应统一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有关职教的政策!”
“国务院应该向职教人说:政府认为职业教育事关国家产业安全,将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域,将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构建面向产业发展的完善的体系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从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建议。
高职本科期待政策支持
“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最需要什么政策?”刘宏杰再次抛问题。
“要加大高职生均拨款法定化步伐,真重视必须有实货。”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戴飞提出了建议。
“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可以免税或有缴税方面的优惠。”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傅德月从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提出了建议。
“优质高职突破层次瓶颈与本科转型同等重要。”《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陈衍建议。
“怎样的思路?”刘宏杰追问。
“应该让优秀的高职院校有资格举办高职本科而不仅仅让本科转型!”已经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调任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的苏志刚,虽然身在本科院校但还是心系高职教育。
“面向百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批、择优遴选部分学校试点本科教育。”陈衍对刘宏杰的追问进一步建议——谁有资格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看谁具备实力,要实现有上有下。一切以标准论!
“设标准,特别是专业标准,而不是人为地定哪个学校可以办高职本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旭翔附议说,“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提‘本科’二字,可以有三年制、四年制甚至七年制高职,辅之类似于学位证书一样的‘东东’。”
“正是当年‘三改一补’的‘一补’,成就了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当年的智慧和勇气,让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办四年制、五年制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骡子是马,不拉出去遛一遛,怎能区别出来?如果再不给高职一条出路,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一大批高职院校尸横遍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形象地表述了高职未来的出路及其面临的危机。
“我认为所有的专业教育都应面向职场需求,都属于广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软件学院和国家示范高职项目得到的共性经验应向从中职到博士教育的工、农、医、法、商、教等各专业示范,回归职场原点。详见我去年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六期的论文。”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建议。
“抱歉,刚在路上,未及时回复。这确是个大的政策取向问题,很值得讨论。愿为构建好的体系尽力。”已经是晚上19时58分,讨论还在继续,刘宏杰在下班路上给出了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