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08

蓝光LED引发第二次照明革命

  现在,我们随处可见LED(发光二极管)的“倩影”:它在我们的电脑前面闪烁;在城市的霓虹灯中展露其灿烂的笑脸;它是黑暗中新型手电里的一束光;也组成了广场中央的电视墙……城市和世界的光彩来自于科学家的心血。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荣膺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三位获奖者在发明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即蓝光LED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借用蓝光LED,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使用LED灯,我们可以拥有更持久和高效的灯光代替原来的光源,不仅能为人类节省大量能源,也能照亮全球更多地方。

  蓝光LED,姗姗来迟

  1907年,在英国马可尼电子公司工作的英国工程师亨利·约瑟夫-劳德第一次在一块碳化硅晶体里观察到电致发光现象。他在一块碳化硅晶体的两个触点之间施加了电压,结果发现:在低电压下,可以看到黄光;而在高电压下,可以看到更多颜色的光,这种“电致发光”现象也奠定了LED被发明的物理基础。

  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34岁的普通研究人员尼克·何伦亚克发明了可以发出红色可见光的LED,他的名字也随LED的红光一起红了起来。由于何伦亚克的发明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一般称他为“发光二极管之父”。1972年,何伦亚克的学生乔治·克劳福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明了第一颗橙黄光LED,其亮度是先前红光LED的10倍,这标志着LED向提高发光效率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LED已经出现了红、橙、黄、绿、翠绿等颜色,并被用于机器仪器的显示光源,但依然没有蓝光LED。由于光的三原色中包含有红、绿、蓝,蓝色光源的缺失,使得照明的白色光源总是无法获得。蓝光LED的市场价值巨大,也是当时世界性的攻关难题,引无数科学英雄竞折腰。

  1973年,当时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东京研究所的赤崎勇最早开始了蓝光LED的研究。后来,赤崎勇和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学合作进行了蓝光LED的基础性研发,1989年首次研发成功了蓝光LED。

  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工(Nichia Corporation)工作的39岁的中村修二终于发明了基于氮化镓和铟氮化镓的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蓝光LED,从而引发了照明技术的新革命。凭借此项发明,他荣获2006年千禧科技奖,这相当于科技界的诺贝尔!不久之后,人们在蓝光LED的基础上加入黄色荧光粉,就得到了白色光LED,利用这种荧光粉技术可以制造出任何颜色光的LED(如紫色光和粉红色光)。蓝光和白光LED的出现拓宽了LED的应用领域,使全彩色LED显示、LED照明等应用成为可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