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2月5日报道,去年全年,广东省共吸引175.4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135.2万人成功获得各类资格证书,稳居全国首位。
与广东一年过百万人争相获取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一样,在我国不少地方,广大求职者也将职业资格证书视为获得一份好工作的法宝。据了解,目前社会上推出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已达上百种,其中既有国家认证,也有地方认证,还有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的认证,可谓琳琅满目。
在发展正规教育、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与各类技能培训,对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职业资格证书受热捧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些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为了占领市场,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放松把关。现实中确有个别机构对申请者的资格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只要给钱,不看对象都给办证,甚至将培训、考试都省略了,导致目前资格证书不规范的现象越来越多,“含金量”也越来越低。这些现象,既反映了社会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片面追捧,也暴露出一些认证机构过于自利和缺乏自律,更凸显了政府部门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监管的缺失。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扭曲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导致科学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走向异化甚至崩溃,而且将最终损害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