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评价学生不只是好、差那样单一的维度。在人类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代表着人类的多样性之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应该在立足点上平等。主张在人格平等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各长其长;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以适当的多种方式依据事实加以激励,实行同伴们可以公认的激励。
近来,“绿领巾”、测智商等事件引发教育界内外广泛关注,这些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做法已被教育主管部门叫停。然而,即便不给学生戴“绿领巾”,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非一视同仁的观念也不会随着叫停就立即消失。某地在回应社会质疑时就强调它仅属个案,也表明对这件事的认识还不到位。这种处理方式也仅是治表而未及里。因此,从切实做好教育工作的角度看,依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关评论>>人民日报时评: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有标签的“红校服”比“绿领巾”更可怕
首先,评价学生不只是好、差那样单一的维度。在人类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代表着人类的多样性之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应该在立足点上平等。用单一的维度,或仅仅用考试分数对孩子加以评价,或仅仅用对教师是否迎合加以评价,或仅仅对标准答案是否认同加以评价,都是简单粗暴的,都会对孩子们造成深浅不一的伤害。
其次,怎样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业和品行是一件复杂的事。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就警告教师莫轻易判定小孩子:“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或许你所以为的笨蛋,正是未来的发明家爱迪生。然而,至今不仅有大量的教师在对孩子的判定上犯轻妄的错误,而且在考试中以分数高低定优劣成为评价制度中坚不可摧的组成部分。对此,并非将“绿领巾”摘下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对现有评价制度加以更深层次的分析,对违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部分就应毫不犹豫地加以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