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专家谈重庆高考作文走向:体现“作文与做人”
2011-06-08    重庆晚报

字体大小:

  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专家谈重庆高考作文走向

  命题一般三种形式

  体现“作文与做人”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情有独钟》的命题形式,较以往有重大突破,首次采取“材料+话题”的形式进行,并紧扣社会生活,让考生关注主流价值取向,现实意义比较强。

  以往重庆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何特点?有没有什么规律性?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西南大学教授董小玉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发明。

  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主要形式

  陈发明说,重庆从2004年单独高考以来,在作文命题形式上一般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话题作文。

  其中,2007年是以“酸甜苦辣”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8年是给限制或提示的命题作文,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9年是限定命题作文,即从故事聆听者、亲历者、评说者的角度,从故事中受到启迪写一篇以《我与故事》为题的作文。2010年是命题作文《难题》,2011年是材料话题作文《情有独钟》。

  因此,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主要命题形式,而命题作文不是一个单命题作文,而是在内容上给限制的命题作文。

  董小玉分析的作文命题时间段更长一些,包括了最近12年我市的高考作文题目。她认为这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从2000年到2003年,我市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题,作文题目全部都是话题作文;从2004年开始,我市自主命题,作文题目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注重贴近生活。其中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作文命题形式都与众不同,采取了大、小两个作文的方式,考查学生说明和描写等不同的写作能力。

  体现在“作文与做人”的体系中

  命题内容

  陈发明认为,在高考命题内容取向上,近几年我市高考作文有两大贴近: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以学生独有的生活体验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如《在自然中生活》、《我与故事》;二是贴近社会热点,如今年高考作文《情有独钟》,社会关注热点由精英转向草根,这与当下对社会和谐、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密切性关系。

  陈发明说,近年来,我市高考作文命题内容,体现在一个“作文与做人”的命题体系中———作文即生活,生活即做人。在不少作文命题中,学生可以从写作的情绪表达中,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在作文中逐渐实现作文—做人—成长的过程。这显示出重庆的作文命题与全国卷命题正在靠拢,即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宣扬主流价值取向和传统价值观。

  董小玉则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市高考作文内容主要分四种类型:一种是关注自我的,如2005年作文题《自嘲》和2007年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一种是关注自然,如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一种是关注历史,如2006年的作文题《走与停》;还有一种是关注时代,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2006年的小作文《车站一瞥》,也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2015年高考作文题预测:“经历.淘洗.蜕变”
· 2015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点评:放下虚荣,笑傲江湖
· 作家“挑错”重庆湖南安徽北京福建5省市高考题
· 湖南作家高考语文不及格诉教育考试院被驳回
· 作家高考作文29分起诉考试院
· 作家高考作文29分起诉考试院进展:判决结果本周下达
· 作家张一一29分高考作文:最美乡镇干部为何未提拔
· 湖南作家高考作文得29分 起诉考试院要求公开阅卷者
· 80后作家高考作文只得29分 起诉考试院要求公开评委名单
· 湖南作家参加高考作文仅得29分 起诉教育考试院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