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专家谈重庆高考作文走向
命题一般三种形式
体现“作文与做人”
今年重庆高考作文《情有独钟》的命题形式,较以往有重大突破,首次采取“材料+话题”的形式进行,并紧扣社会生活,让考生关注主流价值取向,现实意义比较强。
以往重庆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何特点?有没有什么规律性?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西南大学教授董小玉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发明。
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主要形式
陈发明说,重庆从2004年单独高考以来,在作文命题形式上一般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话题作文。
其中,2007年是以“酸甜苦辣”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8年是给限制或提示的命题作文,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9年是限定命题作文,即从故事聆听者、亲历者、评说者的角度,从故事中受到启迪写一篇以《我与故事》为题的作文。2010年是命题作文《难题》,2011年是材料话题作文《情有独钟》。
因此,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是主要命题形式,而命题作文不是一个单命题作文,而是在内容上给限制的命题作文。
董小玉分析的作文命题时间段更长一些,包括了最近12年我市的高考作文题目。她认为这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从2000年到2003年,我市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题,作文题目全部都是话题作文;从2004年开始,我市自主命题,作文题目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注重贴近生活。其中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作文命题形式都与众不同,采取了大、小两个作文的方式,考查学生说明和描写等不同的写作能力。
体现在“作文与做人”的体系中
命题内容
陈发明认为,在高考命题内容取向上,近几年我市高考作文有两大贴近: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以学生独有的生活体验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如《在自然中生活》、《我与故事》;二是贴近社会热点,如今年高考作文《情有独钟》,社会关注热点由精英转向草根,这与当下对社会和谐、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密切性关系。
陈发明说,近年来,我市高考作文命题内容,体现在一个“作文与做人”的命题体系中———作文即生活,生活即做人。在不少作文命题中,学生可以从写作的情绪表达中,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在作文中逐渐实现作文—做人—成长的过程。这显示出重庆的作文命题与全国卷命题正在靠拢,即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宣扬主流价值取向和传统价值观。
董小玉则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市高考作文内容主要分四种类型:一种是关注自我的,如2005年作文题《自嘲》和2007年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一种是关注自然,如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一种是关注历史,如2006年的作文题《走与停》;还有一种是关注时代,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2006年的小作文《车站一瞥》,也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