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实“教育”之基,才能积聚创新发展“内力”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教育是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代表委员强调,惟其如此,才能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要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一体的改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委员语气坚定。
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代表委员指出,许多青年学生过于看重应试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这是当前教育的“硬伤”,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暗疾”。
“加快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环节,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紧迫。”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的话,传递了代表委员的心声。
教育改革从青少年开始,容不得丝毫拖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尚红委员认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初等教育考试体系改革,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代表认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精英教育和高素质公民教育有机结合。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也被寄予厚望。“国家间的竞争已从物质的竞争变为人才的竞争,高校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世界各国都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委员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进一步改变目前高校存在的独立性缺乏、内部管理行政化、教育资源缺少竞争等问题。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高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点击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进入2011年两会专题:聚焦两会现场 关注教育改革
>>点击查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点击查看: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