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七)
“和谐语言社会”,就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同时,其他的语言文字还有它使用和存在的空间。在一些法定领域,如党政机关、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标志。
精彩语录:如果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学习一种语言,我怎么幸福?也就是说我要做一个中国人,我就要学会广东话、上海话、福建话、潮州话、浙江话、东北话、陕西话等等,所有的话我都得会,我才能在中国行走。这样的话,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强调一定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方言,悉听尊便,但是让网络就归于网络,什么意思呢?不能带到教室里,不能带到作业上。而在网络上,除了必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方,比如新闻或重要公告,其它地方,比如在留言板讨论区,甚至QQ聊天的时候,你爱用什么用什么。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说简化字会割断历史,汉字简化一次就割断一次历史,那中国历史已经被割断无数次了。
主持人:另外,普通话推广方面,现在出现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欠发达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难度在技术层面,通过学习,可以达到更高标准的水平;而发达地区,尤其上海、广东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方言作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和普通话,明显出现一些冲突。比如说广东强调捍卫粤语,上海强调自己的上海话。我前天在上海有一个人就说,他让孩子幼儿园讲普通话,回家他们要讲上海话,不能忘了上海话,不知道你怎么评价或者看待这些的现象。
王登峰:一开始我们就谈到了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那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语言文字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什么?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这是核心利益。语言文字跟它有关系吗?关系太大了,古代的时候强调“书同文”,就可以解决交流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假如在北京有一个人,在天津有一个人,这两个人见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口语的交流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到了现代社会,我们要强调“语同音”,就是为了面对面交流的方便。
有一次我在菲律宾讲学,有一天跟几个华人在一起聚会,有从美国来的,从日本来的,从大陆来的,还有台湾来的,那天我们5个人,我只会普通话,有一个人只会闽南话,有一个只会粤语,台湾的讲话跟福建差不多,我们5个人在一起,晚上交流用的什么语言呢?用的是英语。当时我就有种很悲哀的感觉。当我们现在推广了普通话以后,不管从哪儿来的华人坐在一起,我们都可以非常顺畅的交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它确实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统一,如果在中国的某一个地区流行的语言和中国其他地区流行的语言不一样,后果是什么?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它跟其他地方的交流少了,而这个地方经济又很强势,人们的自我意识又很强,这样国家的统一就有问题了。民族团结也是如此。少数民族有学习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但是在一些法定领域,如党政机关、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领域,也应该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一个标志。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个地方,你的语言是一个频道;但是到了另一个地方,你就得转换频道,转不了的话,那就对不起了,会很麻烦。这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交际成本就增加了。第二,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了以后,他整个的民族认同感、统一感就会减少。所以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如果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学习一种语言,我怎么幸福?也就是说我要做一个中国人,我就要学会广东话、上海话、福建话、潮州话、浙江话、东北话、陕西话等等,所有的话我都得会,我才能在中国行走。这样的话,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强调一定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同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也不是说所有的交际场合都要用,就是要在确保整个国计民生的四大领域中使用。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公共服务。除了这四个领域之外,那就是依每个人的爱好习惯了,我喜欢英语,我就多用英语,我在家里喜欢跟我孩子讲家乡话,私下场合里,跟同事或者朋友喜欢讲方言什么的,这都没有关系。
主持人:换句话说,首先你还是强调普通话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性,另外,对地方文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支持的。
王登峰:那没问题。
主持人:在有限的范围内,方言是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载体。
王登峰:对,你的方言,除了国家法律规定的要讲普通话的场合外,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讲。就好像说开大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还没有开会呢,先一起聊天,聊天的时候大家讲方言,开会之后都讲普通话。这就叫“和谐语言生活”,就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同时,其他的语言文字还有它使用和存在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