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衡不等于单一学校模式
在上述政策支持下,俄罗斯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建立新型学校。针对农村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缺少高水平教师和必要教学设施的现状,俄罗斯联邦政府积极提倡学校间建立网络协作关系,建立资源中心和资源共享型学校,使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小学成为资源中心的分校,学生每周数次到资源中心学习部分课程。资源中心还为周围农村学校提供心理咨询、编制教学计划、协调教育教学过程等服务,为学生深入和多样化学习创造条件。另一种新型学校是基地型学校。具体做法是,选取有现代教学设备、体育设施和高水平教师的农村完全中学,将其改建为基地学校,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体育、艺术、文化、语言、手工艺等补充教育。基地学校班级容量正常,每个年级保证有两个平行班,居住地距离学校5至10公里的高年级学生每天坐校车到基地学校学习。
实行“农村校车计划”。为了解决学生往返于家庭和资源中心、基地学校的交通问题,俄罗斯制定了“农村校车计划”。“农村校车计划”由联邦政府与联邦主体共同投资,但是所有在《国家规划》框架内购置的校车都归联邦主体所有,由联邦主体自主划分到各个学校。从2006年至2008年,联邦预算中为实施“农村校车计划”共投入30亿卢布,购置了4800辆校车,从联邦主体预算中划拨的配套资金共购置5000辆校车。这种校车设计充分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残障学生的需要。“农村校车计划”的落实使13.6万以上的农村学生受益,其中大部分是高年级学生。
建立移动实验室。为了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老化、配套不全问题,俄罗斯尝试建立“移动实验室”。装备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的校车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抵达边远村落,为开展相关科目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开展远程教学。在《俄罗斯联邦教育体系信息化》框架内,所有的农村学校均获得电脑设备和用于教学的电子出版物、教学设备。2006年至2008年间,在各联邦主体参与下,俄罗斯联邦政府共添置4.5万套教学视听设备,以满足农村基地学校教学基本需求。目前,农村学校83%的计算机用于教学,37%的农村学校可以上网,与城市学校不相上下。向农村学校提供计算机和软件保障的计划仍在继续。在资金不足情况下,优先满足基地学校的教学需求。尽管远程教学不能取代教师,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水平的不足。
慎建寄宿制学校。虽然俄罗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但是建立寄宿制学校一直被认为是在其他措施都无法实施情况下的最后选择。在学校结构调整过程中,小学无论在校人数多少均予以保留,其初衷就是要使低年级学生“留在母亲身边”,在家庭中成长。学生人数超过40人的初中必须保留,少于40人的初中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初中可以在其他居民点开设分校,甚至可以实施学前教育和补充教育。调整后的高中可以为附近居民点的小学毕业生提供初中前两年的教育,也可以建立包括临近村落的小学和初中在内的区域性学校联合体。
|